宿龟山寺下赠旻师

淮流赴海何时穷,我生飘泊西复东。 山中老僧旧相识,惊我非复当时容。 三年历遍百忧患,迁就汲汲如飞鸿。 人生易老古所叹,如我安得颜长红。 尘埃漫灭旧题壁,枝叶已拱当时松。 我方奔走师已老,更念别此何时逢。 眼看故旧怀抱好,宴坐不觉听山钟。 长淮月高人语绝,惟有塔铃鸣夜风。

译文:

淮河之水奔腾着流向大海,好像永远都流不到尽头。而我的一生也如这水流一般,漂泊不定,时而往西,时而往东。 山中的老和尚是我旧时就相识的,他看到我后十分惊讶,我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了。 这三年来,我历经了数不清的艰难困苦,就像那急于赶路的飞鸿,匆匆忙忙地四处奔波。 人生容易老去,这是自古以来人们就感叹的事情,像我这样饱经沧桑的人,怎么还能保持容颜红润呢? 曾经我在墙壁上题的字,如今已经被尘埃遮盖得模糊不清了,当年种下的松树,现在枝叶都长得很粗壮了。 我还在四处奔走忙碌,可师父您却已经老了,我不禁想到,这次分别之后,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相逢。 看着您这位老友心怀豁达,安闲地坐着,不知不觉间就听到了山间传来的钟声。 淮河之上明月高悬,四周万籁俱寂,再也听不到人的话语声,唯有那塔上的铃铛在夜风中发出清脆的声响。
关于作者
宋代张耒

北宋文学家,擅长诗词,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全宋词》《全宋诗》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学于陈,学官苏辙重爱,从学于苏轼,苏轼说他的文章类似苏辙,汪洋澹泊。其诗学白居易、张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输麦行》多反映下层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风格平易晓畅。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