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至寿州初见淮山二首 其一

浩荡平波欲接天,天光波色远相连。 风鸣雨桨初离浦,岸转青山忽对船。 泽国秋高添气象,人家南去好风烟。 步兵何必江东走,自有鲈鱼不值钱。

译文:

广阔无边的平坦水波似乎要与天际相接,天空的光亮和水波的颜色在远方相互交融、连成一片。 船桨在风雨中划动,发出声响,船刚刚离开水边的渡口;随着船的前行,河岸不断转变,突然,青山出现在眼前,正对着行船。 水乡在秋意高远之时更增添了一番雄浑的气象,往南前行,沿途人家的风景如烟似梦,十分美好。 晋代的张翰(号称步兵校尉)又何必非要跑到江东去呢,在这里自然也有鲈鱼,而且这鲈鱼价格便宜得很呢。
关于作者
宋代张耒

北宋文学家,擅长诗词,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全宋词》《全宋诗》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学于陈,学官苏辙重爱,从学于苏轼,苏轼说他的文章类似苏辙,汪洋澹泊。其诗学白居易、张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输麦行》多反映下层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风格平易晓畅。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