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台

满眼春花百鸟肥,绛苞丹艳大累累。 台前采掇谁堪赠,谱外声名世不知。 颗小不堪妃子笑,味酸犹发少陵诗。 高坟拱木今何在,此品轩昂独恨迟。

译文:

放眼望去,春天的花朵盛开,百鸟也长得肥硕,荔枝树上那深红的果苞,艳丽的丹果,一大串一大串地挂满枝头。 站在荔枝台前采摘荔枝,却不知道该把它赠给谁。这种荔枝在荔枝谱之外,它的名声世人都不了解。 它的果实个头太小,根本没法博得杨贵妃一笑;不过它味道偏酸,倒还能引发像杜甫那样的诗人诗兴。 那些曾经有名的荔枝品种所对应的主人,他们的高大坟墓和坟上成拱的树木如今都在哪里呢?唯有这品种出众的荔枝,只可惜它扬名太晚了。
关于作者
宋代陈瓘

陈瓘(1057-1124年),字莹中,号了斋,沙县城西劝忠坊人。宋元丰二年(1079年)探花,授官湖州掌书记。 历任礼部贡院检点官、越州、温州通判、左司谏等职。 陈瓘为人谦和,不争财物,闲居矜庄自持,不苟言谈,通《易经陈瓘于书法,造诣亦颇深。真迹传世唯《仲冬严寒帖》。李纲曰:“了翁书法,不循古人格辙,自有一种风味。观其书,可以知气节之劲也。”邓肃曰:“开卷凛然,铜筋铁骨,洗空千古,侧眉之态,盖鲁公之后一人而已。”明陶宗仪曰:“精劲萧散,有《兰亭》典型”。由是观之,其书法出神入化,可谓高妙矣。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