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公定所宝蕃客入朝图贞观中阎立本所作笔墨奇古许赠赵德麟而未予廌作此诗取以送德麟

君不见燕然易水波桑干,东连鸭绿西贺兰。 古来战地骨成土,赤棘白草沙漫漫。 汉筑朔方置上郡,晚岁欵塞惟呼韩。 贞观文皇力驯制,诸蕃君长充王官。 玉门不关障无候,驿道入参天可汗。 蛮夷邸中诸国使,旃裘椎髻游长安。 我恨不为典属国,望古遥集真可叹。 今观此图写职贡,要荒种落蒙衣冠。 兽蹄鸟喙或鬼色,想见膜拜皆盘跚。 圣朝贤良谢夫子,劲气烈烈霜风寒。 目眵唇焦万卷烂,笔头成冢墨成滩。 南阳劝驾一封传,入对三道朝金銮。 万言阶对万乘喜,声名一日青云端。 行当遨游庙堂上,坐令四国相交欢。 羽书不驰烽火冷,鸣鸡吠犬何敢干。 借令跳梁出巢穴,当用斧斤摧髀髋。 戎亭喋血无噍类,藁街县首如狐貛。 君当自画凌烟阁,纵有此图何必观。 同僚华原贵公子,求公此画公无难。 乃知功名丈夫志,不惑玩好劳肺肝。 怜渠孜孜画成癖,心欲速得如羽翰。 不如遣佐箧中品,犹胜弃捐终不看。

译文:

你没见过燕然山、易水和桑干河吧,它们向东连接着鸭绿江,向西延伸到贺兰山。自古以来,这片土地都是战场,无数将士的尸骨早已化为尘土,只有红色的荆棘和白色的野草在漫漫黄沙中生长。 汉朝时,朝廷在北方修筑朔方城,设置上郡,到了后来,只有呼韩邪单于率领的匈奴部落前来归附。唐太宗李世民凭借着强大的国力和卓越的智慧,驯服了周边的各个少数民族,让他们的首领都在唐朝的朝廷中担任官职。 那时,玉门关不再关闭,边境的关卡也不再派人驻守,驿道一直通向遥远的“天可汗”都城。在长安的蛮夷邸中,来自各个国家的使者们,穿着毡裘,梳着椎髻,在长安的街头自由地穿梭。 我真遗憾自己没有成为像苏武那样的典属国,只能遥想古代的辉煌,感叹不已。如今看到这幅描绘各国前来进贡的图画,仿佛看到了那些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都穿上了中原的衣冠。 画中那些有着兽蹄、鸟喙或者奇异肤色的人们,想象着他们笨拙地跪拜行礼的样子。我们圣朝有贤良的谢公定夫子,他一身正气,如寒霜冷风般凛冽。 他眼睛昏花、嘴唇干裂,却依然孜孜不倦地研读万卷书籍,笔头堆积如山,墨水淌成了滩。他就像当年南阳太守举荐的贤才,带着一封推荐信,入朝应对三道策问,面见皇帝。 他上万言的对策让皇帝龙颜大悦,声名在一日之间就传遍了天下。他即将在朝廷中大展宏图,让四方邻国都相互交好。 到那时,军事文书不再飞驰,烽火也不再燃起,就连鸡鸣狗吠都不会受到干扰。就算有小股敌人胆敢跳出巢穴作乱,也会被我们像用斧头砍断大腿和髋骨一样轻易击败。 敌人的堡垒将血流成河,没有一个能存活,他们的头颅会像狐狸和貛子一样被悬挂在藁街示众。 谢公定你自己都有资格画进凌烟阁了,纵然有这幅画又何必去观赏呢。你的同僚华原的贵公子赵德麟,向你求这幅画,你给他也没什么难处。 由此可知,追求功名才是大丈夫的志向,不要被这些玩物迷惑,劳费心神。可怜他对画画痴迷,一心想尽快得到这幅画,就像长了翅膀一样急切。 不如把这幅画从箱子里拿出来送给他,总比一直扔在那里再也不看要好。
关于作者
宋代李廌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