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通直乞罢无极南归

青堂帐下白题歌,王师城外横天戈。 白首国母契丹女,泣问王师来谓何。 将军突骑擅府库,羌儿逃死独峰驼。 军中即日拜太守,兜鍪未脱群冠峨。 杜侯别乘不愿行,自言壮志今消磨。 顾岂不知金币饶,家有清风誓不颇。 归来南北信所之,无极陋壤留则难。 却卷前志随征鴈,回首三吴风景和。 怜君骨法可学道,此身肯与树婆娑。 嗟予投帻亦不晚,君好访我嵩山阿。

译文:

在那青色的营帐之下,士兵们唱着异域的歌曲,朝廷的军队在城外横拿着如天般巨大的兵器,威风凛凛。 头发花白的辽国太后,她本是契丹女子,哭泣着询问朝廷的军队为何而来。 将军率领精锐的骑兵冲进府库大肆抢夺,羌人孩子骑着单峰骆驼逃命去了。 军队里当天就任命官员做太守,那些武将头盔都没来得及摘下就戴上了文官的高帽。 杜侯你作为副职官员却不愿意前行,自己说曾经的壮志如今已经消磨殆尽。 难道你不知道做官能得到很多钱财吗?只是你家中传承着清正之风,发誓绝不做有失品行的事。 你归来之后,南北任你前往,无极这个简陋的地方实在难以久留。 你收起先前的志向,如同追随着迁徙的大雁,回首看向风景宜人的三吴之地。 我怜惜你有适合学道的骨相,你怎肯让自己的身躯像那随风摇曳的树木般庸庸碌碌度过一生。 叹息我弃官归隐也不算晚,你若有空,可到嵩山脚下寻访我。
关于作者
宋代晁说之

晁说之(一○五九~一一二九),字以道,一字伯以,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宋史·晁补之传》)。因慕司马光为人,自号景迂生。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哲宗元祐初,官兖州司法参军,绍圣时为宿州教授,元符中知磁州武安县。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知定州无极县。后入党籍。大观、政和间临明州造船场,起通判鄜州。宣和时知成州,未几致仕。钦宗即位,以著作郎召,除秘书少监、中书舍人,复以议论不合,落职。高宗立,召为侍读,后提举杭州洞霄宫。建炎三年卒,年七十一。有《嵩山文集》(又名《景迂生集》)二十卷。事见《嵩山文集》附录其孙子健所作文集后记,《晁氏世谱节录》,及集中有关诗文。 晁说之诗,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旧钞本《嵩山文集》(集中“祯”字皆缺,注“今上御名”,当沿宋本之旧)为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