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顾弥邵朝奉知钱塘

钱塘宰是会稽客,一身见尽元与白。 元白风流且置之,是家尊翁勇金石。 早受申公国士知,谁任东坡邦人责。 之子敢嗟官不达,惟惭家世无踵迹。 大才小试亦丹青,众前独却自朝夕。 童稚欣欣新有谣,湖山蔼蔼旧相识。 定知不用酒遣闲,流行举要百代历。

译文:

你这个要去钱塘做知县的人啊,本是会稽的游子。你这一生,见识过如同元稹和白居易那般的风流人物。不过元稹和白居易的风流韵事暂且先放在一边,你的父亲可是有着如金石般坚定勇毅的品格。 他早年就受到申公的赏识,被当作国士看待。谁又能像他那样,承担起像苏轼对当地百姓所怀有的那份责任呢。 你可不敢去感叹自己仕途不顺,只应该惭愧自己没能继承家族的优良传统,做出如同先辈那样的事迹。 你有大才,如今到钱塘任职虽说是小试身手,但也能把当地治理得如同画卷般美好。在众人面前,你独能保持低调,从早到晚都勤勉做事。 当地的孩童们都满心欢喜,还新编了歌谣来赞颂你。那西湖的湖光山色仿佛也亲切地和你打着招呼,像是久违的老友。 我料想你到了那里,定不会用美酒来排遣闲暇时光。你会从历史的长河中总结出历代施政的关键要点,让钱塘的发展紧跟时代步伐。
关于作者
宋代晁说之

晁说之(一○五九~一一二九),字以道,一字伯以,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宋史·晁补之传》)。因慕司马光为人,自号景迂生。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哲宗元祐初,官兖州司法参军,绍圣时为宿州教授,元符中知磁州武安县。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知定州无极县。后入党籍。大观、政和间临明州造船场,起通判鄜州。宣和时知成州,未几致仕。钦宗即位,以著作郎召,除秘书少监、中书舍人,复以议论不合,落职。高宗立,召为侍读,后提举杭州洞霄宫。建炎三年卒,年七十一。有《嵩山文集》(又名《景迂生集》)二十卷。事见《嵩山文集》附录其孙子健所作文集后记,《晁氏世谱节录》,及集中有关诗文。 晁说之诗,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旧钞本《嵩山文集》(集中“祯”字皆缺,注“今上御名”,当沿宋本之旧)为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