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一上人还滁州瑯琊山

上人法一朝过我,问我作诗三昧门。 我闻大士入词海,不起宴坐澄心源。 禅波洞彻百渊底,法水荡涤诸尘根。 迅流速度超鬼国,到岸舍筏登昆仑。 无边草木悉妙药,一切禽鸟皆能言。 化身八万四千臂,神通转物如乾坤。 山河大地悉自说,是身口意初不喧。 世间何事在妙理,悟处不独非风幡。 群鹅转颈感王子,佳人舞剑惊公孙。 风飘素练有飞势,雨注破屋空留痕。 惜哉数子枉玄解,但令笔画空腾骞。 君看瑯琊酿泉上,醉翁妙语今犹存。 向来溪壑不改色,青嶂尚属僧家园。 君行到此知此意,辨才第二文中尊。 西江一口尽可吸,云梦八九何劳吞。 他年一瓣炉中香,此老与有法乳恩。

译文:

法师你有一天前来拜访我,询问我作诗的诀窍法门。 我听说有大德高僧进入诗词的海洋,不用起身宴坐就能澄清心灵之源。 禅意的波澜能洞彻到百渊的最深处,佛法的流水能荡涤掉各种世俗的根尘。 那快速的水流能超越鬼魅之境,到达彼岸后舍弃筏子便能登上昆仑仙山。 在这境界里,无边的草木全都是奇妙的灵药,所有的禽鸟都能够开口说话。 能化出八万四千条手臂,神通广大,转动万物如同天地运转一般。 山河大地都能自己诉说妙理,这身体、言语和意念却一点也不喧闹。 世间什么事情不存在奇妙的道理呢,领悟之处可不仅仅像“风幡之辩”那样简单。 群鹅转动脖颈启发了王羲之,佳人舞剑让公孙大娘都为之惊叹。 风飘起白色的绸练有飞动的气势,雨注进破屋只留下空空的痕迹。 可惜那几位虽然有玄妙的理解,却只是让笔画在空中飞扬。 你看那滁州瑯琊山的酿泉之上,醉翁欧阳修的绝妙语句至今还留存着。 往昔的溪谷依旧没有改变颜色,那青色的山峦还是属于僧家的园林。 你到了那里要是能明白这个意思,那你就是像辨才和尚那样的文人中的尊长。 西江的水一口就可以吸尽,云梦大泽又何须费力去吞下。 来年在炉中插上一瓣香,这位前辈可是对你有佛法的滋养之恩啊。
关于作者
宋代晁冲之

晁冲之,宋代江西派诗人。生卒年不详。字叔用,早年字用道。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晁氏是北宋名门、文学世家。晁冲之的堂兄晁补之、晁说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早年师从陈师道。绍圣(1094~1097)初,党争剧烈,兄弟辈多人遭谪贬放逐,他便在阳翟(今河南禹县)具茨山隐居,自号具茨。十多年后回到汴京,当权者欲加任用,拒不接受。终生不恋功名,授承务郎。他同吕本中为知交,来往密切。其子晁公武是《郡斋读书志》的作者。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