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得姓自卫史,文王之昭铁厥美。 西京御史府大夫,父慈子忠不惜死。 至今墓上无曲棘,颍川岁时虔庙祀。 中原丧乱厌风尘,南渡不及渡辽水。 晚惟道武揽英雄,辽东之晁同兴起。 世封颍川刺济州,子孙婵媛冠剑伟。 唐有贤良如汉初,名动集贤为学士。 是时海内图书家,一晁未让张与李。 忠实文华入本朝,三祖百孙同一体。 中祖颍川袭远封,东祖西祖复于济。 自从决策罢兵来,平进不厌百寮底。 即今门户益衰微,揽古怀今情曷已。 上恩坱圠播无垠,宿莽心存春藿靡。 漳州有母行百龄,疏封钿服明光里。 夫人眼力尚针缕,拜恩不易从稚齿。 初惟夫人有子贤,曰此布濩敢不俾。 何劳梦帝血面论,直以微诚动旒扆。 华堂白发喜更新,即看青袍子高第。 寿斝千场日未央,膝下曾玄扶且倚。 中眷有孙不能叫,东眷孙文刊烨炜。
积善堂诗
译文:
我家的姓氏源自卫国的史官,我们是周文王的后裔,有着铁一般美好的德行。在西汉时期,家族中有人担任御史府大夫,父亲慈爱,儿子忠诚,为了正义不惜牺牲生命。直到现在,家族墓地上都没有弯曲带刺的荆棘,颍川一带每年都会虔诚地到宗庙祭祀我们的祖先。
中原地区遭遇战乱,人们饱受风尘之苦,我们家族在南渡的时候没能渡到辽水一带。后来北魏道武帝招揽英雄豪杰,辽东的晁氏家族也随之兴起。家族成员世代受封颍川,还曾担任济州刺史,子孙们衣饰华美、冠带佩剑,气宇轩昂。
唐朝时期,我们家族有贤良之士,就如同汉朝初期一样,声名远扬,有人成为集贤殿学士。那个时候,在天下收藏图书的家族中,晁氏家族毫不逊色于张家和李家。
进入本朝(宋朝),家族依然保持着忠诚和文华,三祖和众多子孙同气连枝,紧密相连。中祖承袭了颍川的远封,东祖和西祖又回到了济州。自从朝廷决策罢兵之后,家族成员凭借平稳的晋升之路,在百官之中虽然没有特别突出,但也安稳度日。
如今,家族的门户日益衰微,我回顾往昔、感慨当下,这种情感难以停止。皇上的恩泽如广袤的大地,无边无际地播撒着,我虽如经冬不死的野草,但内心也像春天的豆叶一样,渴望着生机。
漳州有一位百岁的老母亲,她得到朝廷的加封,穿着华丽的服饰,生活在荣耀之中。这位夫人眼力还很好,还能做针线活,她从年幼时就懂得感恩皇恩实属不易。
起初人们都认为夫人有贤能的儿子,都说这种贤能的品德广泛传播,子孙们怎敢不效仿。哪里需要像古人那样梦到天帝、血泪满面地去陈情,仅仅凭借这份微薄的诚意就能打动皇帝。
在华丽的堂屋中,白发老人迎来了喜事,马上就能看到儿子科举高中。祝福的酒杯千场不断,就像太阳永不落下,膝下环绕着曾孙玄孙,他们相互搀扶倚靠。中眷有个孙子虽然不太出名,但东眷的孙子文采斐然、光彩照人。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