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茅山范道人

道人本是红尘客,曾把锥刀閙胸臆。 一朝矫首看冥鸿,弃子捐妻人莫测。 三茅峰北华阳南,凌乱烟霞閟殊特。 筑庵寄傲知几年,但见日月忙如织。 饥餐落英饮沆瀣,策杖溪云随降陟。 蟾辉倒射松风寒,长啸一声山欲辟。 飘然行止信自由,或到人间蹑人迹。 朱门瓮牖初不分,遇酒輙倾论斗石。 有时巧发惊四筵,季主犹惭多失策。 纷纷流俗争称奇,岂识道人真所适。 茅君仙去空遗踪,高行三千当自积。 琴闲棋罢幸相过,却恐鸾飞无处觅。

译文:

这位道士原本也是尘世中的人,曾经满心都是追名逐利的想法,像为了微小的利益而争斗。 忽然有一天,他昂首仰望那高飞在天空中的鸿雁,毅然抛下妻儿,他这样的举动让人难以揣测。 在三茅峰北面、华阳洞南面,那里云烟缭绕、景色杂乱却又别具特色、神秘非凡。 他在那里修筑了一座小庵,在其中寄寓自己的傲世情怀,也不知道过了多少年,只看见时光如穿梭的织布机般匆匆流逝。 他饿了就吃飘落的花瓣,渴了就饮清露,拄着拐杖在溪边云间随意地上下行走。 月光倒映,松间寒风瑟瑟,他放声长啸,那声音仿佛要把山峰劈开。 他行踪飘忽,自由自在,有时候也会来到人间,留下自己的足迹。 无论是朱门大户还是简陋的破屋,他都一视同仁,遇到美酒就开怀畅饮,论斗来计算饮量。 有时候他能巧妙地发表言论,让满座的人都为之惊叹,就算是像司马季主那样的占卜高手,也会自愧谋略不如他。 那些世俗之人纷纷惊叹他的奇特,可又哪里知道道士真正的追求呢。 茅君已经升仙而去,只留下空空的遗迹,想要有高妙的德行还得靠自己慢慢积累。 等我琴弹完、棋下完了,希望能去拜访你,可又怕到时候你像鸾鸟一样飞走了,无处寻觅。
关于作者
宋代邹浩

邹浩(1060—1111)字志完,遇赦归里后于周线巷住处辟一园名“道乡”,故自号道乡居士,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生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卒於徽宗政和元年,年五十二岁。元丰五年(1082)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吕公著、范纯仁为郡守,皆礼遇之。哲宗朝,为右正言,累上疏言事。章惇独相用事,浩露章数其不忠,因削官,羁管新州。徽宗立,复为右正言,累迁兵部侍郎两谪岭表,复直龙图阁。卒谥忠,学者称道乡先生。浩著《道乡集》四十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