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亮携晁无咎清美堂记来求诗为赋此一篇

先生不出二十年,幅巾种树老卢泉。 卢泉水木清且妍,筑堂流水茂树间。 晁侯作记笔如椽,画栏素壁青瑶镌。 明珠白璧光射天,先生矜诧喜欲颠。 春归野岸绿漪涟,青山东缺如断环。 雪消风软山苍然,杏梢红破臙脂寒。 先生醉狂梦思山,自驾草车束尘编。 上堂读书门画关,金徽朱丝弄猗兰。 相思古人太古前,若非豪士鲁仲连。 即是幽人梁伯鸾,先生好学老益坚。 少时不信功名艰,青衫屡补履决穿。 晚知有命绝可怜,归来自买汶上田。 𫁂䅉香露凝秋殷,只知留客有酒钱。 肯问釡粥寒韲酸,拖金曳绣卷晓班。 何似布褐暖且寛,先生所愿一何亷。 贵人孰与先生贤,朱门铜臭厨肉膻。 夜阑白月照管弦,美人一笑夭桃燃。 安知贤达死丘园,正恐后世终无传。 此意已输先生先,我今欲归无由缘。 蕙帐依约闻清猨,何时相从一醉眠。 梨花杨柳傍禁烟,曾点浴沂春衣单。 德公渡沔应已还,山中桂枝聊攀援。

译文:

先生隐居不出已经二十年了,头戴幅巾,在卢泉边种树,慢慢老去。 卢泉这里的山水树木,清澈又美丽,先生在潺潺流水和茂密树林之间修筑了一座堂屋。 晁侯为这堂屋写记,笔力雄健如大椽,那记文就像雕刻在画栏素壁上的美玉一般精美。 文章如同明珠白璧,光芒直射天际,先生得意地向人夸耀,高兴得几乎要发狂。 春天归来,野外岸边绿水泛起涟漪,东边的青山缺了一块,就像断开的玉环。 积雪消融,春风和软,山峦呈现出一片苍郁之色,杏花梢头刚刚绽放,带着如胭脂般的冷艳。 先生有时醉狂,梦中都思念着这山景,自己驾着简陋的草车,收集书卷。 回到堂上读书,把门关起来,在琴上拨弄着琴弦,弹奏《猗兰操》。 先生常常追思太古之前的古人,仰慕的不是像鲁仲连那样的豪侠之士, 就是像梁伯鸾那样的隐逸之人。先生爱好学习,年纪越大意志越坚定。 年少时不相信求取功名会如此艰难,多次补任小官,鞋子都磨破露出了脚趾。 到了晚年才知道命运如此,实在令人怜惜,归来后自己在汶上买了田地。 秋天,田野里的庄稼在露水的滋润下散发着香气,颜色殷红,先生只想着留客人喝酒,准备酒钱。 哪里会在意锅里的粥和寒酸的腌菜呢。那些拖着金印、穿着锦绣、清晨上朝的人, 怎比得上先生穿着粗布衣服来得温暖又宽松。先生的愿望是多么的简单啊。 那些贵人谁能比得上先生贤德呢?朱门大户里铜臭熏天,厨房里的肉都散发着膻味。 夜晚,明月照着管弦乐声,美人一笑,如同夭桃般艳丽。 他们哪里知道贤达之士会老死在田园之间,只怕后世再也没有人传颂他们的事迹。 先生早就明白了这个道理,我如今想要归隐却没有机缘。 仿佛能听到那蕙帐边传来猿猴的清啼,什么时候能跟先生一起纵情一醉,安然入眠。 在梨花杨柳相伴着临近寒食节的时候,就像曾点在沂水边沐浴,穿着单薄的春衣。 庞德公渡过沔水应该已经回来了吧,我也暂且去山中攀折桂枝。
关于作者
宋代邹浩

邹浩(1060—1111)字志完,遇赦归里后于周线巷住处辟一园名“道乡”,故自号道乡居士,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生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卒於徽宗政和元年,年五十二岁。元丰五年(1082)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吕公著、范纯仁为郡守,皆礼遇之。哲宗朝,为右正言,累上疏言事。章惇独相用事,浩露章数其不忠,因削官,羁管新州。徽宗立,复为右正言,累迁兵部侍郎两谪岭表,复直龙图阁。卒谥忠,学者称道乡先生。浩著《道乡集》四十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