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曾仲敷赴庆州司户

栖迟颍水无三年,四见长途事鞍马。 问君胡为乐驱驰,告我吾非苟然者。 向来庭闱故当尔,今乃从知古塞下。 男儿出腹在四方,龊龊南窗吾未暇。 只手扛鼎非吾力,百步穿杨非吾射。 眇然躯干仅数尺,智略岂分子房亚。 诗书礼乐工作谋,元帅轩轩更儒雅。 相知不与今人同,往游其藩跃如也。 君言慷慨得我惊,我有私忧为君写。 巍巍法座天中央,万物生成得陶冶。 边尘吹风不见人,麟凤犹阻游郊野。 烦将此意问元帅,何当鐡甲悬高架。 君家一唯如雷霆,震动乾坤失聋哑。 愿回庐阜异时心,白刃前头荐潇洒。 家风欻从千古还,上策酬恩真土苴。 口终拂袖两无言,因送飞鸿不知夜。

译文:

曾仲敷在颍水之地停留还不到三年,却已经四次踏上漫长旅途,奔波于鞍马之间。我问他为何乐于这样四处驱驰,他告诉我,他可不是随便这样做的。 原来此前是为了侍奉父母才如此,如今则要前往那遥远的边塞之地。他说男子汉生来就该志在四方,整天局促在南窗之下读书,他可没那个闲工夫。 他说自己没有项羽那样单手扛鼎的力气,也没有养由基百步穿杨的射箭本领。他身材矮小,仅仅只有数尺之躯,智谋韬略也比不上子房(张良)。 不过他在诗书礼乐方面很擅长谋划,而且这次要去追随的元帅气宇轩昂,十分儒雅。他们之间的相知与现在一般人的交情不同,所以他前往元帅的幕府,心里充满了期待,轻快得如同跳跃一般。 他这番慷慨的言论让我十分吃惊,我心里有些担忧,便跟他说了出来。如今皇上高高坐在法座之上,位于天的中央,就像万物的陶冶者,使万物得以生长。可边塞的战火烟尘弥漫,连人都看不见,麒麟和凤凰这样的祥瑞之物还被阻隔在郊野,无法出现。 我烦请他把我的这番心意转达给元帅,问一问什么时候能把铠甲高悬在架子上,停止战争。他的家族一向秉持正义,如雷霆一般,能震动乾坤,让失聪和聋哑之人都能受到影响。 我希望他能改变归隐山林的想法,在战场上面对白刃也能从容潇洒。让家族的优良家风从千古之前传承至今,以这样的上策来报答皇恩,那些世俗的功利就如同泥土草芥一般。 说完这些话,我们最终拂袖而别,相对无言。我望着远去的飞鸿,不知不觉夜色已深。
关于作者
宋代邹浩

邹浩(1060—1111)字志完,遇赦归里后于周线巷住处辟一园名“道乡”,故自号道乡居士,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生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卒於徽宗政和元年,年五十二岁。元丰五年(1082)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吕公著、范纯仁为郡守,皆礼遇之。哲宗朝,为右正言,累上疏言事。章惇独相用事,浩露章数其不忠,因削官,羁管新州。徽宗立,复为右正言,累迁兵部侍郎两谪岭表,复直龙图阁。卒谥忠,学者称道乡先生。浩著《道乡集》四十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