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之金陵

金锡孤携问去程,萋萋原草暮烟平。 六朝旧迹秦淮畔,应感兴亡听水声。

译文:

僧人独自一人手持着金锡杖,询问着前往金陵的路程。在傍晚时分,那一片茂盛的原野上,野草生长得十分繁茂,袅袅暮霭与原野平齐。 金陵秦淮河畔留存着六朝时期的众多旧迹,当僧人来到这里,应该会感慨朝代的兴衰更替,静静地聆听着那流淌不息的秦淮河水声。
关于作者
宋代释智圆

释智圆(九七六~一○二二),字无外,自号中庸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俗姓徐。年八岁,受具于龙兴寺。二十一岁,传天台三观于源清法师(吴遵路《闲居编》序)。居杭州孤山玛瑙院,与处士林逋为友(《咸淳临安志》卷七○)。真宗干兴元年卒,年四十七。谥号法慧(《武林高僧事略》)。有杂著,闲居编》五十一卷,仁宗嘉祐五年刊行于世。 智圆诗,存于《闲居编》卷三七至五一。《闲居编》无单本传世,惟见《续藏经》。今录诗十五卷,即以上海涵芬楼影印日本大正《续藏经》本为底本。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