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归引 其二

常忆在庐山,随时寄瓶锡。 五百与一千,聚头同遣日。 猿攀影未回,鹤望情还失。 教他王老师,痴钝无处觅。

译文:

我常常回忆起在庐山的那段时光,那时我随意地带着僧人的瓶钵和锡杖四处云游。 庐山之上,有五百、一千这样众多的僧人聚集在一起,大家一同消磨着时光。 山间猿猴攀援树枝,那身影久久没有回转;仙鹤引颈眺望,似乎也满含着失落的神情。 若要让那王老师(这里可能是泛指某个有代表性的人)来看这一切,估计他那愚笨迟钝的样子都没处去找了(意思是他来了也会被这景象所触动,不再是那副痴钝模样)。
关于作者
宋代释重显

释重显(九八○~一○五二),字隐之,俗姓李,号明觉大师,遂宁(今属四川)人。早年于益州普安寺出家,以释仁铣为师。出游荆渚间,又北游至复州,从北塔祚禅师学五年。真宗天禧中至灵隐(《三宝赞》自序),滞留数年,后主明州雪窦寺。仁宗皇祐四年卒,年七十三。有《祖英集》两卷、《瀑泉集》、《拈古集》各一卷。《禅林僧宝传》卷一一有传。 重显诗,据《四部丛刊续编》影印铁琴铜剑楼藏宋刊本《祖英集》、《颂古集》为底本。《祖英集》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颂古集》校以元至正二年大明寺住持释海岛刊本(简称元刊本),编为三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