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宝赞 法宝

后得智生功德聚,大悲留演润禽鱼。 贯花虽自科千品,标月还归理一如。 过量劫应期广布,刹那心合未忘书。 四衢道内抛红焰,五欲波中绽白蕖。 排斥众魔登寿域,引携诸子下安车。 义天星象荧荧也,辞海波澜浩浩欤。 违背此恩难拯拔,遭逢末世岂踌躇。 闻来半偈须相敩,惜去全身莫共居。 飞辩恨曾亏激问,颐幽欣且免长嘘。 生生顶奉辉心镜,廓照尘劳信有余。

译文:

这篇《三宝赞·法宝》是带有浓厚佛教教义色彩的赞文,以下是较为直白的现代汉语翻译: 后得智开启而生起了诸多功德的积聚,大慈大悲的佛法留传演教,润泽了世间如禽鱼般的众生。就像贯花虽然各自分为千般品类,但指向月亮的最终目的还都归结于那统一的真理。 历经漫长无尽的劫数,佛法顺应机缘广泛传布,哪怕是刹那间的心念契合也未曾忘记书中的佛法妙义。佛法在四通八达的道路上抛出如红焰般的光明指引,在充满五欲的波涛中绽放出洁白的莲花。 它能排斥众多魔障,引领众生登上长寿的善域,就像引着孩子们下安稳的马车一样,引导他们脱离苦海。佛法义理如天上的星象般闪耀明亮,文辞如同大海的波澜般浩浩荡荡。 若违背这佛法的大恩,就难以得到拯救与拔度,生逢这末世又怎能迟疑犹豫。听闻哪怕半句佛法偈语,也应当相互学习效仿,若是吝惜舍弃自身而不亲近佛法,就难以与之共处。 遗憾自己曾因言辞辩论而在激问佛法时有所欠缺,欣喜自己能安于幽静,免去长久的叹息。愿生生世世顶礼供奉佛法,让它光辉照亮心镜,如此来廓清尘劳烦恼,想必是绰绰有余。
关于作者
宋代释重显

释重显(九八○~一○五二),字隐之,俗姓李,号明觉大师,遂宁(今属四川)人。早年于益州普安寺出家,以释仁铣为师。出游荆渚间,又北游至复州,从北塔祚禅师学五年。真宗天禧中至灵隐(《三宝赞》自序),滞留数年,后主明州雪窦寺。仁宗皇祐四年卒,年七十三。有《祖英集》两卷、《瀑泉集》、《拈古集》各一卷。《禅林僧宝传》卷一一有传。 重显诗,据《四部丛刊续编》影印铁琴铜剑楼藏宋刊本《祖英集》、《颂古集》为底本。《祖英集》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颂古集》校以元至正二年大明寺住持释海岛刊本(简称元刊本),编为三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