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从吉禅者

君不见行路难,亦容易,握草为金不为贵。 难曾平地涌波澜,易复到处列祥瑞。 堪笑堪悲能几几,天上人间立高轨。 兄弟十字越参星,一义同心淡秋水。 因忆韶阳古风骨,石火雷光迟出没。 隔身之句是程途,扣门之问非窠窟。 殷勤报君君记取,方外周游看爪距。 虎狼丛不遇知音,剔起眉毛便归去。

译文:

你没看到吗?人生的道路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就算能把草变成金子,这也算不上什么珍贵之事。 难的时候,就好像原本平坦的大地突然涌起了波澜;容易的时候,所到之处处处都呈现出祥瑞之象。 那些或让人觉得可笑、或让人感到悲哀的事情,又能有多少呢?有人能够在天上人间树立起崇高的行为准则。 你们这些兄弟在佛法的道路上,犹如十字星般超越了参星,秉持着同一个义理,心就像秋天的湖水一样淡泊宁静。 我由此想起了韶阳禅师那古朴的风骨,他的机锋就像石火雷光一般,时隐时现,难以捉摸。 那些看似与自身相隔甚远的禅语,其实是修行的途径;而那些像敲门询问般的普通问题,并非修行的固定模式。 我恳切地告诉你,你要记住:在修行的过程中,到四方游历的时候,要仔细观察、辨别。 要是在凶险如虎狼的环境中都遇不到知音,那就干脆扬起眉毛,毅然归去。
关于作者
宋代释重显

释重显(九八○~一○五二),字隐之,俗姓李,号明觉大师,遂宁(今属四川)人。早年于益州普安寺出家,以释仁铣为师。出游荆渚间,又北游至复州,从北塔祚禅师学五年。真宗天禧中至灵隐(《三宝赞》自序),滞留数年,后主明州雪窦寺。仁宗皇祐四年卒,年七十三。有《祖英集》两卷、《瀑泉集》、《拈古集》各一卷。《禅林僧宝传》卷一一有传。 重显诗,据《四部丛刊续编》影印铁琴铜剑楼藏宋刊本《祖英集》、《颂古集》为底本。《祖英集》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颂古集》校以元至正二年大明寺住持释海岛刊本(简称元刊本),编为三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