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不爱人,生此人之苦。 吁嗟实微物,身不及毛羽。 利嘴善噆肤,令人失眠睡。 长夏五六月,执热不通噫。 此物于是时,翾翾夸得势。 一聚动亿万,翳空如坌壒。 当昼即散伏,得夜乃纷会。 每见灯火集,不容设帱盖。 初若猬毛戢,次第缘罅隘。 稍稍傍耳飞,嘤鸣欲相卖。 挥拂不敢停,得便时一嘬。 所欲未涓滴,已见盈腹背。 舍命不畏死,忽遭一拍碎。 顾我七尺躯,岂不容尔细。 蜂有毒在尾,尔有毒在喙。 畏尔众口多,不比蜂一虿。 安得厉金商,扫荡聊一快。

译文:

老天爷似乎并不怜惜人类,生出了蚊子这种给人带来痛苦的东西。唉,蚊子实在是微小的生物,它的身体连毛发和羽毛那么大也没有。 但它那尖利的嘴巴善于叮咬人的皮肤,让人睡不着觉。在炎热的五六月里,天气酷热,人连喘气都不顺畅。而蚊子却在这个时候,轻盈飞舞着,得意扬扬地炫耀着自己得势了。 它们一旦聚集起来动不动就有亿万只,遮天蔽日,就像飞扬的尘土。白天的时候它们就分散隐藏起来,到了夜晚便纷纷聚集在一起。每次看到灯火它们就会聚拢过来,让人连个蚊帐都没法好好用。 刚开始它们像刺猬的毛一样聚集在一起,然后一个接一个地顺着缝隙钻进来。慢慢地,它们在耳边飞来飞去,嗡嗡地叫着,好像在互相出卖着目标。人们不停地挥手驱赶、拂打都不敢停下,可它们一有机会就叮上一口。 它们想要吸食的血液虽然还没多少,但转眼间肚子和背上就已经吸得鼓鼓的了。它们为了吸血舍命不怕死,有时候一不小心就被人一巴掌拍得粉碎。 想想我这七尺之躯,难道还容不下你们这些小虫子吗?蜜蜂的毒在尾巴上,而你们蚊子的毒在嘴巴上。可怕的是你们数量众多、嘴巴也多,这可不像一只蜜蜂的毒那么好对付。 怎么才能盼来秋风,把你们一扫而光,让我痛痛快快地解解气啊!
关于作者
宋代周行己

周行己,字恭叔,永嘉(今浙江温州)人。早年从伊川二程游,哲宗元祐六年(一○九一)进士(《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徽宗崇宁中官太学博士、齐州教授(《宋元学案》卷三二)。据集中诗篇,曾知原武、乐清等县,其罢知乐清为政和七年(一一一七)。宣和初,除秘书省正字(明弘治《温州府志》卷一○)。后入知东平府王靓幕,卒于郓(同上书)。著有《浮沚集》十九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久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为八卷,其中诗二卷。 周行己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武英殿本(简称殿本)、明永乐《乐清县志》及清曾唯《东瓯诗存》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三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