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泐潭寺

吾闻石门山,对峙俨天辟。 林茂山自青,草香涧长碧。 中有古招提,柱栱焕青赤。 惟昔马大士,方坟耸遗迹。 龙象仰慈颜,马驹谶前识。 香火有因缘,窗户坐幽阒。 瓶锡想异时,云水饱游历。 饮波浥曹溪,法雨被江国。 大阐选佛场,法战无兼敌。 我非山中人,𫏐著登山屐。 东阁嘲书淫,净境酬诗癖。 朝涉潺湲溪,暮陟崔嵬石。 敷床听犍椎,钵饭分香积。 山高日易斜,梦短夜分寂。 神心颇灵明,俗虑讵充斥。 归欤得短章,投笔疥其壁。 政如抱布鼓,岂能飞霹雳。 径须倩阿香,轰然听霆击。 忽传汤休篇,风骚共推激。 何当从君游,愿飞恨无翼。

译文:

我听闻石门山,两座山峰相对而立,就好像是老天爷特意开辟出来的一样。山林十分茂密,使得山峦自然呈现出一片青葱;溪边的香草散发着芬芳,让山涧长久保持着碧绿的颜色。 在这山中,有一座古老的寺庙,那建筑的柱子和斗拱色彩鲜艳,红的红,青的青,光彩夺目。昔日马祖道一这位大德高僧在此修行,他的方形坟墓高高耸起,成为了这里的一处遗迹。众多修行者都敬仰他慈悲的容颜,就像当年他能提前预知马驹的事情一样,有着非凡的智慧。 因为与这寺庙的香火有缘分,我坐在幽静的窗户边。想象着往昔那些高僧手持瓶钵锡杖,在云山雾水间尽情游历的情景。他们汲取曹溪之水般的佛法智慧,让佛法的甘霖滋润着江南大地。在这里大力弘扬佛法,开设选佛场,在佛法的论战中没有敌手。 我并非山中的隐士,只是暂时穿上登山的木屐来到这里。就像有人在东阁嘲笑那些痴迷读书的人一样,我来到这清净的地方来满足自己写诗的癖好。早晨我涉过那流水潺潺的小溪,傍晚攀登那高大险峻的山石。铺好床铺,听着寺庙的犍椎声,分享着寺庙香积厨里的钵饭。 山很高,太阳很容易就西斜了;梦境短暂,到了半夜四周一片寂静。此时我的心神十分清明,世俗的烦恼哪还能充斥心间。 回去之后我写了这首短诗,提笔把它题写在寺庙的墙壁上。这就好像抱着布鼓去擂响,哪里能发出霹雳般的声响呢。真希望能请雷神阿香来,让她轰然一声发出雷霆之击。 忽然传来了像汤惠休那样的好诗篇,大家都对其诗的文采和风格十分推崇。我什么时候能跟你一起出游呢,只可惜我满心向往却没有翅膀可以飞去啊。
关于作者
宋代洪刍

洪刍,字驹父,南昌(今属江西)人。与兄朋,弟炎、羽并称“四洪”。哲宗绍圣元年(一○九四)进士。徽宗崇宁三年(一一○四)入党籍,贬谪闽南。五年,复宣德郎。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官谏议大夫(清《江西通志》卷一三四)。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坐事长流沙门岛(《玉照杂志》卷四),卒于贬所。有《老圃集》一卷及《豫章职方乘》、《后乘》等(《直斋书录解题》卷八、卷二○),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老圃集》二卷,光绪二年朱氏惜分阴斋校刊本辑有补遗。 洪刍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鲍廷博批校清抄本(简称鲍校本,藏山东省图书馆),洪汝奎《晦木斋丛书》辑朱氏惜分阴斋本(简称朱本,藏江西省图书馆)。集外诗部分,重行搜辑,编为第三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