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屋

西戎板屋诗所录,瓯闽万里同风俗,风吟日暴雨所沐。 巧匠引绳如解玉,谿民得之亟乘屋。 既轻且坚尺度足,可怜童我南山木。 君不见曹瞒邺下铜雀台,陶土作瓦何壮哉。 台倾基平瓦尚在,凿为大研奇且瑰。 君不见黄州使君夸竹楼,剖竹俛仰相绸缪。 琮琤最宜雨中听,击考有类鸣琳球。 铜雀幺么何足摹,箨龙燥轻易焚如。 不如杉屋寿且姝,风雨不动何渠渠。 嗟予抱衅谪蛮夷,如人体瓌欣解衣。 数椽破屋亦不恶,仰见星宿相参差。 鸱鸮作室庇风雨,鹪鹩巢林安一枝。 凌云大厦鬼所窥,衡门之下可栖迟。

译文:

在古代的诗歌中,就记载着西戎人居住板屋的事。没想到远在万里之外的瓯闽地区,也有着相同的居住风俗。那板屋在风中低吟,被太阳照耀,也承受着暴雨的洗礼。 技艺高超的工匠手持墨线,精准地切割木材,就好像在雕琢美玉一样。溪边的百姓得到这些合适的木材后,赶忙用来建造房屋。这板屋既轻便又坚固,尺寸也恰到好处。可惜啊,这些都是砍伐我南山的树木做成的。 你难道没听说过曹操在邺下建造的铜雀台吗?那可是用陶土制成瓦片,气势多么雄伟壮观啊。如今,铜雀台已经倾塌,地基也被填平,可那些瓦片还留存着,被凿成了巨大的砚台,奇特又珍贵。 你也一定听说过黄州知州王禹偁夸赞的竹楼吧。那竹楼是把竹子破开,相互交错紧密搭建而成。在雨中,竹楼会发出琮琤的声响,就像敲击美玉一样动听。 铜雀台不过是微不足道的建筑,没什么值得效仿的;竹子干燥后容易燃烧。都比不上这杉木板屋,它寿命长久又美观,稳稳地矗立着,任凭风雨侵袭也安然不动,显得那么宽敞。 可叹我因犯错被贬到这蛮夷之地,就像身体被厚重的衣服包裹着,如今终于能畅快地解开衣服一样。这几间破旧的屋子其实也不错,抬头能看见星星错落分布。 鸱鸮用树枝等搭建巢穴来遮蔽风雨,鹪鹩在树林里只要有一根树枝可以栖息就满足了。那些高耸入云的大厦,往往会被鬼怪窥视,倒不如我这简陋的柴门之下,能够安心地栖息。
关于作者
宋代洪刍

洪刍,字驹父,南昌(今属江西)人。与兄朋,弟炎、羽并称“四洪”。哲宗绍圣元年(一○九四)进士。徽宗崇宁三年(一一○四)入党籍,贬谪闽南。五年,复宣德郎。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官谏议大夫(清《江西通志》卷一三四)。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坐事长流沙门岛(《玉照杂志》卷四),卒于贬所。有《老圃集》一卷及《豫章职方乘》、《后乘》等(《直斋书录解题》卷八、卷二○),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老圃集》二卷,光绪二年朱氏惜分阴斋校刊本辑有补遗。 洪刍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鲍廷博批校清抄本(简称鲍校本,藏山东省图书馆),洪汝奎《晦木斋丛书》辑朱氏惜分阴斋本(简称朱本,藏江西省图书馆)。集外诗部分,重行搜辑,编为第三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