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旧诗轴见夏均父和晁之道诗次其韵寄伯容仲成均父诸友

往者少年日,所慕韩伯休。 涉世更百难,得交多胜流。 当时回俗驾,喘汗困万牛。 晚看故曹耦,半逝半乃侯。 侯者朱其轮,逝者卧荒丘。 荒丘不足悲,朱轮或可羞。 翻然乃自悟,庶几桑榆收。 朋侪竞挽止,一往只掉头。 我岂筑室愚,喋喋于道谋。 向来汉上行,悬知计未优。 重念佛祖心,独往恐不酬。 细看丛林敝,百孔如破裘。 出有造请恶,入怀薪米忧。 虽云学道辈,坦途多不由。 我欲独挽之,难哉推陆舟。 归来拥白云,草茅有前修。 誓不出山去,三更林莽秋。 寄声二三友,兴来过我不。

译文:

想当年我年少的时候,内心所仰慕的是像韩伯休那样不慕名利、隐居卖药的人。 步入社会经历了百般艰难,结识交往的大多是杰出的人物。 那时候想要扭转世俗的风气,就如同用万头牛拉车一样,累得气喘汗流也难以成功。 到了晚年再看旧时的同伴,一半人已经离世,一半人成了达官显贵。 那些显贵之人,所乘的车轮都漆成了朱红色,而离世的人却长眠在荒丘之中。 荒丘中的逝者并不值得太过悲伤,那些乘坐朱轮车的显贵或许更让人感到羞耻。 我突然醒悟过来,希望能在晚年有所收获。 朋友们都竞相挽留我,可我只是径直掉头离开。 我并非像那些筑室之人一样愚昧,在道路规划上与众人喋喋不休地商议。 之前在汉水一带奔波,我早就知道自己的谋划并不高明。 又想到佛祖的心意,我独自前往修行恐怕难以达成所愿。 仔细观察丛林寺院的弊端,就像一件破了百个洞的旧裘衣。 外出要面对应酬拜访的烦恼,回到寺院又要为柴米油盐发愁。 虽说都是学道之人,却大多不走平坦的正道。 我想要独自扭转这种局面,就如同在陆地上推船一样艰难。 于是我回到山中,拥抱着白云,与那些隐居在草茅中的先贤为伴。 我发誓不再出山,在这三更天的林莽秋夜中静守。 我传话给几位好友,你们要是有兴致,要不要来拜访我呢?
关于作者
宋代饶节

饶节(一○六五~一一二九),字德操,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少业儒,以诗游谒仕宦间。神宗时曾致书曾布,议论新法不合。后落发为僧,法名如璧,自号倚松道人,驻锡杭州灵隠寺,晚年主襄阳天宁寺,又居邓州香严寺。为青原下十四世,香严海印智月禅师法嗣。高宗建炎三年卒,年六十五。诗属江西诗派,有《倚松集》十四卷(《宋史·艺文志》),已佚。《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倚松集》二卷,有南宋庆元五年(一一九九)刻本(今残存八叶,藏上海图书馆),世以抄本流传。事见清光绪《抚州府志》卷八三,《嘉泰普灯录》卷一二、《五灯会元》卷一六有传。 饶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倚松诗集》为底本,校以清朱彝尊抄本(简称朱本)、吴允嘉抄本(简称吴本)。新辑集外诗和断句,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