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彦时自历下归携古铁刀白石压尺见赠因以二诗答之 古铁刀

战地久埋没,洪炉为再烧。 曾因土花缺,不逐血魂销。 拟借庖丁手,宁悬笔吏腰。 柔铅勿多忌,一割定相饶。

译文:

这把古铁刀在那曾经的战场之地长久地被埋没,后来又被投入巨大的熔炉重新锻造。 它曾因为岁月里生出的铜绿锈斑而有所缺损,但那上面沾染过的血魂却没有随着时间消逝。 我打算借助像庖丁那样技艺高超的人的手来使用它,又怎么会把它挂在舞文弄墨的小吏腰间呢。 那些柔软的铅块啊,你们不用太过忌惮它,它这一割下去可不会留情。
关于作者
宋代李昭玘

李昭玘(?~一一二六),字成季,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五),任徐州教授。哲宗元祐五年(一○九○),自秘书省正字除校书郎(《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四五)。通判潞州,入为秘书丞、开封府推官。出提点永兴、京西、京东路刑狱。徽宗立,召为右司员外郎,迁太常少卿,出知沧州。崇宁初,入党籍,居闲十五年,自号乐静先生。钦宗靖康元年,以起居舍人召,未赴而卒。有《乐静集》三十卷传世,其中诗四卷,而今存各本均缺第二卷。《宋史》卷三四七有传。 李昭玘诗,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陆心源藏抄本(简称清抄本,今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补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