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常一

本自未常迷,何劳今日悟。 守住寂寞城,知君还错悮。 从前诸圣人,元是凡夫做。 岂有别路岐,教人离忧苦。 祇者生死中,即是佛去处。 有人忽踏著,选甚浄秽土。 一向不回头,唤之亦不顾。 千圣不奈何,何不省言语。 了却贪嗔痴,即是诸佛母。

译文:

其实从根本上来说,我们从来就没有迷失过自己的本性,又何必非要等到今天才去寻求开悟呢。 要是只知道守住那所谓的寂寞之境,我知道你这是走错了方向,犯了错误。 从前那些被尊为圣人的人,最开始也不过就是普普通通的凡夫俗子。哪里会有什么特别的途径,能让人一下子就摆脱忧愁和痛苦呢? 就在这生生死死的轮回之中,其实就藏着成佛的契机。要是有人能突然领悟到这一点,也就不会再去在意什么净土和秽土的区别了。 一旦坚定了修行的道路,就一直向前,绝不回头,别人呼唤也不会再去理会。就算是千百位圣人来了,也拿这样的人没办法,你为什么还不明白这些道理呢? 要是能彻底断除贪婪、嗔怒和愚痴这些念头,那你也就如同孕育诸佛的母亲一样,具备了成佛的根本条件。
关于作者
宋代释清远

释清远(一○六七~一一二○),号佛眼,临邛(今四川邛崃)人。俗姓李。年十四出家,尝依毗尼。南游江淮间,遍历禅席,师事五祖演禅师七年。后隐居四面山大中庵,又住崇宁万寿寺。继住舒州龙门寺十二年。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奉敕住和州褒禅山寺(《古尊宿语录》卷二九)。踰年,以疾辞,归隐蒋山之东堂。为南岳下十四世,五祖演禅师法嗣。宣和二年卒,年五十四。事见《筠溪集》卷二四《和州褒山佛眼禅师塔铭》,《嘉泰普灯录》卷一一、《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