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可行十颂 入室

问道趋师印自心,入门端的访知音。 此生不踏曹溪路,到老将何越古今。

译文:

这首诗并非严格意义上大众熟知的传统古诗词风格,它带有浓厚的禅意。下面是对它的现代汉语翻译: 向老师请教佛法、探寻真理,其实最终印证的是自己内心的感悟。踏入修行之门,要明确地去寻访那些真正能与自己心灵契合、一同探讨佛法真谛的人。 如果这一生都没有踏上曹溪(曹溪代表禅宗顿悟法门,象征着佛法的正途)这条修行之路,那么即便活到年老,又凭借什么来超越古今、获得真正的解脱和智慧呢?
关于作者
宋代释清远

释清远(一○六七~一一二○),号佛眼,临邛(今四川邛崃)人。俗姓李。年十四出家,尝依毗尼。南游江淮间,遍历禅席,师事五祖演禅师七年。后隐居四面山大中庵,又住崇宁万寿寺。继住舒州龙门寺十二年。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奉敕住和州褒禅山寺(《古尊宿语录》卷二九)。踰年,以疾辞,归隐蒋山之东堂。为南岳下十四世,五祖演禅师法嗣。宣和二年卒,年五十四。事见《筠溪集》卷二四《和州褒山佛眼禅师塔铭》,《嘉泰普灯录》卷一一、《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