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一二首 其七二

南阎浮提人,就中多闹乱。 无想四禅天,根性最迟缓。 迟速不同伦,染浄难回换。 两个五伯文,元来是一贯。 贯贯,哑子拍手高声唤,聋人听得佯不管。 天明日出是夜半,智者大师谭止观。

译文:

在南阎浮提这个世界里的人啊,其中大多数人都生活在纷繁吵闹、混乱不堪的状态中。 而处在无想四禅天的众生呢,他们的根性是最为迟钝缓慢的。 无论是行动的快慢,还是人的根性,世间人和四禅天众生完全不是同一类情况。他们一个染着尘世,一个清净修行,这两种状态是很难相互转换的。 就好像两个五百文钱,合起来其实就是一贯钱。 这一贯又一贯啊,就如同哑巴明明满心欢喜想拍手欢呼还高声呼喊,可实际上根本发不出声音;聋子明明听到了声音却假装不在意。 当光明到来太阳升起的时候,从某种深意来说其实正如同是夜半最黑暗之时的一种反转。就像智者大师讲解止观法门一样,其中蕴含着超越常规认知的深刻道理。 需要说明的是,这首偈颂属于佛教禅语类作品,其表达往往比较隐晦、富有哲理和象征意义,不同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以上翻译仅供参考。
关于作者
宋代释清远

释清远(一○六七~一一二○),号佛眼,临邛(今四川邛崃)人。俗姓李。年十四出家,尝依毗尼。南游江淮间,遍历禅席,师事五祖演禅师七年。后隐居四面山大中庵,又住崇宁万寿寺。继住舒州龙门寺十二年。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奉敕住和州褒禅山寺(《古尊宿语录》卷二九)。踰年,以疾辞,归隐蒋山之东堂。为南岳下十四世,五祖演禅师法嗣。宣和二年卒,年五十四。事见《筠溪集》卷二四《和州褒山佛眼禅师塔铭》,《嘉泰普灯录》卷一一、《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