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诸友游南湖分韵得红字

不通泮宫籍,端居常屡空。 贫知俗益薄,老觉书有功。 寂无裹饭客,门前翳蒿蓬。 平生眼底人,粗知吾困穷。 招呼城南游,饭我枵肠空。 亭午得一饱,哦诗和秋虫。 扪腹步南湖,缓带披凉风。 渐见波心莲,颇忆新妆红。 徐酌穆生醴,宛如和露浓。 三咽不知味,百盏无醉容。 但可胜茶汤,留饷东坡翁。 儒生本酸寒,独处罹百凶。 不谒魏元君,粗免恶少攻。

译文:

我没能取得泮宫(古代学校)的学籍,平日里闲居家中,常常一无所有。 因为贫穷,越发知道世俗人情的淡薄;年纪渐老,才觉得读书确实是有好处的。 冷冷清清,没有带着饭食来看望我的朋友,门前都被蒿草蓬草遮蔽了。 我这一生眼中相识的人,大概也都知道我生活困窘。 他们招呼我到城南游玩,还让我这空空的肚子填饱了。 中午饱餐了一顿,我便吟咏诗句,和着秋虫的鸣声。 摸着肚子漫步在南湖边,宽松衣带,迎着凉爽的风。 渐渐看到湖中心的莲花,不禁想起那宛如新妆般的艳红。 慢慢品尝着如穆生所饮那般甘美的酒,它就像带着露水一样的浓郁。 喝了好几口也没品出什么滋味,即便喝上百杯也没有醉意。 这酒也就比茶汤好点,不如留着送给东坡先生。 我们这些儒生本就贫寒酸腐,独自一人生活就会遭遇各种不顺。 我不去拜谒那权贵之人,至少能免去恶少们的欺辱攻击。
关于作者
宋代谢逸

谢逸(1068-1113,一说1010-1113)字无逸,号溪堂。宋代临川城南(今属江西省抚州市)人。北宋文学家,江西诗派二十五法嗣之一。与其从弟谢薖并称“临川二谢”。与饶节、汪革、谢薖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 曾写过300首咏蝶诗,人称“谢蝴蝶”。生于宋神宗赵顼熙宁元年,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与汪革、谢薖同学于吕希哲,刻苦磨砺,诗文俱佳。两次应科举,均不第。宋徽宗赵佶政和三年以布衣终老于故土,年四十五。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