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循道分财赡族湘阴诸老赋诗同作

卜式与弟赀,如塞无底窦。 其爱止弟耳,亲旧竟何有。 二疏得赐金,尽以散亲旧。 但可施一时,安能继其后。 然于简编中,耿光白如昼。 邓侯功名姿,颖脱盖天授。 分财赡族人,约劵规永久。 君看纯孝心,履狶先履瘦。 纷纷窭人子,悬鹑露两肘。 雨雪抱儿女,扣门易升斗。 邓氏岂无贫,炊烟满蓬牖。 安知寒微中,不复生奇秀。 阴功虽无形,报应捷于口。 此风起颓俗,能使薄者厚。 作诗附家传,想见为拊手。

译文:

### 诗歌大意 卜式把钱财分给弟弟,那钱财就像填入了没有底的洞一样。但他的关爱仅仅停留在弟弟身上,对于其他亲戚故旧又有什么顾及呢。 二疏得到皇帝赏赐的金子后,全都把它们散发给了亲戚故旧。不过这也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又怎么能保证后续一直都这样接济呢。 然而他们的事迹在史册中,依然闪耀着如同白昼般明亮的光辉。 邓侯天生就有成就功名的资质,才能出众,这大概是上天赋予的。他把自己的财产分出来赡养家族的人,还立下契约,规划着长久地帮助族人。 你看他那纯粹的孝心,就像在挑选鞋子时,先选瘦的给自己穿(体现出他对他人的关爱和无私)。 那些贫穷的族人,衣服破破烂烂,就像挂着的鹌鹑羽毛,两个手肘都露在外面。在雨雪交加的日子里,抱着儿女,叩开邓侯的家门,只为换得一点粮食。 邓氏家族难道就没有贫困的人家吗?那些破旧房屋里也有炊烟升起。谁又能知道在这些贫寒低微的族人中,不会再诞生出杰出优秀的人才呢。 暗中做的好事虽然没有形迹,但报应来得比言语传达还要快。 邓侯这种做法能够扭转衰败的社会风气,让那些薄情寡义的人变得醇厚善良。 我写下这首诗附在他们家族的传记里,想来这事迹会让人忍不住拍手称赞。
关于作者
宋代释德洪

释德洪(一○七一~一一二八),一名惠洪,号觉范,筠州新昌(今江西宜丰)人。俗姓喻。年十四,父母双成,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一○八九),试经于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于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还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一一一一),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于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留南昌狱百余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德洪工书善画,尤擅绘梅竹(《图绘宝鉴》),多与当时知名士大夫交游,于北宋僧人中诗名最盛(《四库全书·林间录》提要)。有《石门文字禅》、《天厨禁脔》、《冷斋夜话》、《林间录》、《禅林僧宝传》等。事见《石门文字禅·寂音自序》,《僧宝正续传》卷二、《嘉泰普灯录》卷七、《五灯会元》卷一七有传。 德洪诗,以明万历二十五年径山兴圣万禅寺刊《石门文字禅》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末丁丙刻《武林往哲遗书》本(简称武林本),《宋诗钞补》(简称钞补)等。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