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七年重阳前四日余自长沙还鹿门过荆渚谒天宁璋禅师留二宿作此

孤城渺湖天,长隄篆湖水。 柳衙行未穷,已过沙头市。 连樯来万艘,荻丛出千雉。 节物近重阳,风日正清美。 忽惊楼阁开,宝坊堕平地。 璋公十年旧,出迎一笑喜。 □夜及相山,岁月入叹喟。 兹行归鹿门,已作终焉计。 不辞信宿留,爱子多故意。 说禅有家法,翻手了千偈。 铁脊敌魔外,宗风永零替。 我留固随缘,思归亦偶尔。 为君赋新诗,万象困朝戏。 去留未用较,吾生真一寄。

译文:

在一座孤零零的城池边,那辽阔的湖水与天空相连,长长的堤坝像是在湖水上留下的篆字纹路。沿着成行排列如衙署般的柳树前行,仿佛怎么也走不到尽头,不知不觉就已经路过了沙头市。 江面上,一艘艘船接连不断,足有上万艘之多,那芦荻丛中隐隐约约露出城墙的雉堞,好似有千座之数。此时,节令已临近重阳,风和日丽,天气格外清美宜人。 忽然间,眼前楼阁大开,一座如同珍宝般的寺院仿佛从天而降,落在了平地上。我与璋公已经相识十年了,他出来迎接我,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 回忆起从前在相山一起度过的夜晚,那些岁月如今想来,不禁让人感慨叹息。这次我要回到鹿门,已经做好了在那里终老的打算。 我并不推辞在这里连住两晚,因为我珍视你对我的深厚情谊。你讲解禅理有着独特的家法,只需翻一翻手,就能说出无数偈语。你有着钢铁般的意志,能够抵御魔障,宗门的优良风尚在你这里永远不会衰败。 我留下来固然是随缘行事,而想要归去也只是偶尔的念头。我为你创作了这首新诗,世间万物都仿佛在我的诗中嬉笑玩耍。其实去留不必太过计较,我的这一生不过是如寄存在世间一般罢了。
关于作者
宋代释德洪

释德洪(一○七一~一一二八),一名惠洪,号觉范,筠州新昌(今江西宜丰)人。俗姓喻。年十四,父母双成,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一○八九),试经于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于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还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一一一一),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于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留南昌狱百余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德洪工书善画,尤擅绘梅竹(《图绘宝鉴》),多与当时知名士大夫交游,于北宋僧人中诗名最盛(《四库全书·林间录》提要)。有《石门文字禅》、《天厨禁脔》、《冷斋夜话》、《林间录》、《禅林僧宝传》等。事见《石门文字禅·寂音自序》,《僧宝正续传》卷二、《嘉泰普灯录》卷七、《五灯会元》卷一七有传。 德洪诗,以明万历二十五年径山兴圣万禅寺刊《石门文字禅》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末丁丙刻《武林往哲遗书》本(简称武林本),《宋诗钞补》(简称钞补)等。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