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鹿门上庄见灯禅师遂同宿爱其体物欲托迹以避世戏作此诗

上庄俯汉江,古木杂桑柘。 槐衙阴广陌,麦浪涨平野。 连云对囷廪,用谷量牛马。 我来二月破,解鞍绿阴下。 纵望烟霏中,领略见楯瓦。 耆年骨柴崖,迎客意倾写。 干戈争夺余,身在相惊诧。 山空啼杜鹃,龛灯自清夜。 歛眉问儋州,亟口谈江夏。 以余游二公,老大知识寡。 暮归逢醉人,往往遭捶骂。 鹿门有余地,贤矧如君者。 为连修竹林,规以构茅舍。 伏舂旧所能,犁鉏当学把。 相见水过膝,蓑苙清入画。

译文:

上庄坐落在汉江之畔,高大古老的树木与桑树、柘树错杂生长。 街道两旁的槐树排列整齐,树荫覆盖了宽阔的道路,麦浪在平坦的原野上翻涌起伏。 堆积如山的粮食与天际相连,那粮食多得可以用谷来计量牛马的数量。 我在二月刚过的时候来到这里,在绿阴下解下马鞍稍作歇息。 极目远望,在烟雾弥漫之中,隐隐约约能看见房屋的栏杆和瓦片。 一位年事已高、瘦骨嶙峋的老者,满怀热忱地出来迎接我。 经历了干戈战乱的争夺之后,彼此相见,都因对方还安然在世而感到惊讶。 山林空寂,杜鹃鸟声声啼叫,佛龛前的灯在这清冷的夜晚独自散发着微光。 老者皱着眉头询问我关于儋州的情况,又急切地跟我谈论江夏的事情。 因为我曾与苏轼、黄庭坚两位先生交往,他觉得我年纪大了,见识却不广。 傍晚回去时,我还碰到喝醉的人,常常遭到他们的捶打和谩骂。 鹿门这个地方还有不少空闲的土地,更何况有像您这样贤德的人在这里。 我们可以在这里连成一片种植修竹,规划着建造几间茅草屋。 舂米是我过去就会做的事,如今我也要学着拿起犁和锄头去耕种。 到那时,我们在没过膝盖的水中相见,身披蓑衣、头戴斗笠,那画面宛如一幅清幽的山水画。
关于作者
宋代释德洪

释德洪(一○七一~一一二八),一名惠洪,号觉范,筠州新昌(今江西宜丰)人。俗姓喻。年十四,父母双成,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一○八九),试经于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于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还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一一一一),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于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留南昌狱百余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德洪工书善画,尤擅绘梅竹(《图绘宝鉴》),多与当时知名士大夫交游,于北宋僧人中诗名最盛(《四库全书·林间录》提要)。有《石门文字禅》、《天厨禁脔》、《冷斋夜话》、《林间录》、《禅林僧宝传》等。事见《石门文字禅·寂音自序》,《僧宝正续传》卷二、《嘉泰普灯录》卷七、《五灯会元》卷一七有传。 德洪诗,以明万历二十五年径山兴圣万禅寺刊《石门文字禅》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末丁丙刻《武林往哲遗书》本(简称武林本),《宋诗钞补》(简称钞补)等。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