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知漳州李伯安判院父祠堂陆惇礼韵堂在福唐城中所居之背山巅

澄江一昔鲸翻玉,春水年年空自绿。 长思岂但襦袴□,社祭千家绕山足。 华堂香火煖生春,月槛风櫺清楚魂。 遗踪孝慕几时尽,时见孤飞当日云。

译文:

曾经有一天,那澄澈的江面上如同鲸鱼翻腾起白玉般的浪花,如今每年春天江水依旧自顾自地泛起绿波。 人们长久地思念着李伯安,他的恩泽又何止是让百姓有衣可穿、有饭可食呢?每到社祭之日,成百上千的人家都围绕着山脚下举行祭祀活动。 那华丽的祠堂中,香火旺盛,暖意好似春天般扑面而来。月光洒在栏杆上,清风吹过窗棂,让人的灵魂都为之清爽。 对李伯安的遗泽的追慕和对他的孝念之情什么时候才会尽头呢?不时能看见,就像当年一样孤飞的云朵在天空飘荡。
关于作者
宋代廖刚

廖刚(1070-1143),字用中,号高峰居士,北宋顺昌谟武人。少时从学理学家杨时,成就了廖刚“道南高弟,绍兴名臣”的美名。廖刚一生亲历两朝荣辱兴衰,历任刑部侍郎、御史中丞、工部尚书。他持身立朝,忧国爱民,对外力主抗敌御侮、对内全力慰抚百姓;他刚正不阿,忠直抗言,令蔡京、秦桧等奸邪沮气。廖刚的精神和品格名重于天下,名扬于千古,为世代所赞颂。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