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时画陶渊明其犹子遗余作此谢之

斯人今何在,古冢号寒木。 简编漫遗言,风采不可复。 龙眠真伟人,千载识高躅。 神交入心匠,醉墨烂盈幅。 萧然出尘意,岂独旧眉目。 仲容还好事,收拾珍笥椟。 世人浑未见,惠然投我欲。 乘田元不耻,折腰亦何辱。 行藏固有在,今昔岂余独。 新诗第甲乙,三径森松菊。 少陵曾未知,浪疑公避俗。 我生痴钝杀,野性等麋鹿。 长恐探道浅,轻比抵鹊玉。 人生适意耳,何苦自羁束。 低头拜公像,尘土方碌碌。

译文:

这位陶渊明先生如今在哪里呢?只留下长满寒木的古老坟墓。 在那些书籍里,还留存着他零散的遗言,但他那独特的风采却再也看不到了。 龙眠居士李伯时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跨越千年还能领会陶渊明高尚的行迹。 他与陶渊明神交,把自己的感悟融入到创作构思中,用酣畅的笔墨画出了满幅佳作。 画中尽显超脱尘世的意趣,可不只是画出了陶渊明旧时的容貌。 仲容也是个热心的人,把这幅画精心收藏在竹箱木匣之中。 世间很多人都还没见过这幅画,他却慷慨地把画送给了我。 陶渊明做乘田这样的小官本就不觉得羞耻,为五斗米折腰又哪里算得上屈辱呢。 一个人的出仕与隐居自有他的道理,这种选择又哪里只是我才会面对呢。 他写下的新诗可排得上前列,那隐居的家园里,松菊已长得郁郁葱葱。 杜甫却不了解陶渊明,空自怀疑他是为了避世才隐居。 我生来就十分痴笨愚钝,野性就像麋鹿一样。 常常担心自己对大道的探究浅薄,轻易地拿这画与那些被当作石头扔掉的美玉相比。 人生只要过得舒心惬意就好,何苦自己给自己套上枷锁呢。 我低下头拜谒陶渊明先生的画像,看看这世间的人们,还在尘世中忙忙碌碌。
关于作者
宋代许景衡

许景衡(1072-1128),字少伊,人称横塘先生,温州瑞安白门人。生平奉公廉洁,刚直不阿,嫉恶如仇,忧国忧民,这些崇高节行一直为后人所赞赏,早在明末清初就被乡人尊崇为“瑞安四贤”之一。许景衡不仅是一代名臣和杰出的政治家,而且还是个学识渊博、精通古今的学者和诗人,是温州“元丰太学九先生”之一。著作有《横塘集》、《横山阁》、《池上》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