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开先

建业未焚榇,荪山实灵囿。 推轮碧眼胡,笃老勤井臼。 草树百经霜,往事如运帚。 远怀一味禅,徒酌三昧酒。 寻源彻河汉,窈窕出幽窦。 卧看落山腰,双鸟起惊救。 稍深藤萝昏,扶蓼入径取。 伽陀古录钩,殷勤牧羊叟。 砺角烦羸牛,外苞藓纹皱。 往者不可作,念切病躯痩。 眼明逢岛可,秦度复畏友。 俯手携阿连,冥搜逃折柳。 竟亦不能奇,荒芜但如旧。 更须寻紫霄,寒厅视牛斗。

译文:

在建业还没有发生国君投降(“焚榇”指投降)之事的时候,荪山实际上就是一处充满灵气的苑囿。 那碧眼的胡人祖师在这里推动佛法的发展,即便年老了还勤勉地从事着日常的劳作。 花草树木历经了上百次的霜打,过往的事情就像用扫帚扫过一样,渐渐远去。 我怀着对纯粹禅理的深远情思,却只能徒劳地饮着这蕴含三昧境界的美酒。 探寻源头仿佛能直达天河,沿着幽深曲折的地方从隐秘的洞穴穿出。 我躺着看落日落到山腰,有两只鸟儿惊飞而起,好似在相互救护。 越往深处走,藤萝越发昏暗,我扶着蓼草沿着小径前行。 那些古老的伽陀经文就像被钩子勾起的记忆,殷勤的就像那牧羊的老者。 羸弱的老牛费力地磨着角,它的角外面包裹着布满苔藓的、皱巴巴的外皮。 过去的人已经无法再出现,我思念深切,身体也因之变得消瘦。 我眼睛一亮遇到了像贾岛、无可那样的诗僧,他们的风度让我敬畏。 我俯身拉着我的兄弟,深入探寻,想逃脱这离别的伤感(“折柳”有送别之意)。 可最终也没寻到什么奇景,一切依旧是那样荒芜。 看来还得去寻找紫霄胜境,在寒冷的厅堂中仰望牛斗二星。
关于作者
宋代李彭

李彭,约公元一o九四年前后在世,字商老,南康军建昌(今江西永修县)人,江西诗派诗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哲宗绍圣初前后在世。博览群书,诗文富赡,为江西派大家。曾与苏轼、张耒等唱和。甚精释典,被称为“佛门诗史”。生平事迹不可考。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