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一百则 其九七

泥佛不度水,神光照天地。 立雪如未休,何人不雕伪。 金佛不度炉,人来访紫胡。 牌中数个字,清风何处无。 木佛不度火,常思破灶堕。 杖子忽击著,方知辜负我。

译文:

这是一首蕴含禅理的诗,下面是逐句较为通俗的翻译: ### 第一部分 - “泥佛不度水,神光照天地”:用泥土塑造的佛像,是没办法渡过水的,可即便如此,它所象征的神圣光芒却仿佛能照亮整个天地。这里的泥佛就如同一些看似有力量却在实际困难面前无能为力的事物,但它所代表的精神意义却很宏大。 - “立雪如未休,何人不雕伪”:如果像当年达摩祖师面壁时慧可立雪求法那样的虔诚修行状态一直不能休止,那世间又有谁不是在虚伪地矫饰自己呢?意思是若大家都以过度极端的方式去追求修行,那其中很多人可能并非真心,只是做表面功夫。 ### 第二部分 - “金佛不度炉,人来访紫胡”:用金子打造的佛像,是没办法度过熔炉的考验的,然而即便如此,还是有人去拜访紫胡禅师。紫胡禅师是佛教中有名的高僧,人们不顾金佛的局限,依旧去寻求他的指引。 - “牌中数个字,清风何处无”:禅堂里牌上写着的那几个字,蕴含着深刻的禅理,而这种如同清风一般自在、无处不在的禅意,其实哪里都有啊。就是说禅理并不神秘遥远,它在生活各处都能体现。 ### 第三部分 - “木佛不度火,常思破灶堕”:用木头雕刻的佛像,是无法承受火的焚烧的。常常让人想起破灶堕和尚的故事,破灶堕和尚看到村民向灶神求福的迷信行为,就把灶神的神像打破了,破除了人们的迷信执着。 - “杖子忽击著,方知辜负我”:当禅杖突然打在身上的时候,才明白自己一直以来都辜负了自己真正的本性和修行的初衷。这是一种顿悟,被禅杖击打象征着受到某种机缘启发,从而醒悟过来。
关于作者
宋代释重显

释重显(九八○~一○五二),字隐之,俗姓李,号明觉大师,遂宁(今属四川)人。早年于益州普安寺出家,以释仁铣为师。出游荆渚间,又北游至复州,从北塔祚禅师学五年。真宗天禧中至灵隐(《三宝赞》自序),滞留数年,后主明州雪窦寺。仁宗皇祐四年卒,年七十三。有《祖英集》两卷、《瀑泉集》、《拈古集》各一卷。《禅林僧宝传》卷一一有传。 重显诗,据《四部丛刊续编》影印铁琴铜剑楼藏宋刊本《祖英集》、《颂古集》为底本。《祖英集》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颂古集》校以元至正二年大明寺住持释海岛刊本(简称元刊本),编为三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