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黄惣太博见示文集

松桂有嘉色,不与众芳期。 金石有正声,讵将群响随。 君子著雅言,以道不以时。 仰止江夏公,大醇无小疵。 孜孜经纬心,落落教化辞。 上有帝皇道,下有人臣规。 邈与圣贤会,岂以富贵移。 谁言荆棘滋,独此生兰芝。 谁言鼃黾繁,独此蟠龙龟。 岂徒一时异,将为千古奇。 愿此周召风,达我尧舜知。 致之讽谏路,升之诰命司。 二雅正得失,五典陈雍熙。 颂声格九庙,王泽及四夷。 自然天下文,不复迷宗师。

译文:

### 逐句翻译 1. **松桂有嘉色,不与众芳期** - 松树和桂树有着美好的色泽,它们并不与那些普通的花草约定一同开放。这里以松桂自守其美,不随俗花争艳,暗喻君子坚守自身品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2. **金石有正声,讵将群响随** - 金属和石头敲击能发出纯正的声音,怎么会去跟随那些杂乱的声响呢?此句以金石之声的纯正,象征君子言论和行为的正直,不会被外界的杂音所干扰。 3. **君子著雅言,以道不以时** - 君子写下高雅的言论,是遵循道义,而不是迎合当下的时势。强调君子著书立说、表达观点是基于对道的追求,而非为了顺应一时的潮流。 4. **仰止江夏公,大醇无小疵** - 我敬仰江夏公您啊,您的品德和文章十分纯粹,没有丝毫的瑕疵。“仰止”表达了对江夏公的崇敬之情,“大醇无小疵”高度赞扬了江夏公的完美。 5. **孜孜经纬心,落落教化辞** - 您怀着孜孜不倦的心思去规划治理国家大事,言辞洒脱地阐述着教化民众的道理。体现了江夏公一心为国、致力于教化百姓的情怀和能力。 6. **上有帝皇道,下有人臣规** - 您的文章中,上包含着治理天下的帝王之道,下涵盖了做臣子应遵循的规范准则。说明江夏公的学识和见解全面且深刻,涉及到了国家治理的各个层面。 7. **邈与圣贤会,岂以富贵移** - 您的思想高远,能与古代的圣贤相契合,怎么会因为富贵而改变自己的操守呢?进一步强调江夏公品德高尚,不为富贵所动,坚守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8. **谁言荆棘滋,独此生兰芝** - 谁说周围都是荆棘在滋生蔓延呢?唯独这里生长着芬芳的兰芝。用荆棘比喻不良的社会风气或环境,兰芝象征江夏公的高洁品质,突出他在不良环境中依然能保持自身的美好。 9. **谁言鼃黾繁,独此蟠龙龟** - 谁说周围都是青蛙在聒噪喧闹呢?唯独这里盘伏着龙和龟。“鼃黾”指代那些聒噪、无足轻重的人,“蟠龙龟”则代表江夏公的尊贵和不凡,再次强调他的与众不同。 10. **岂徒一时异,将为千古奇** - 您不仅仅是在当下显得与众不同,还将会成为千古以来的奇人。对江夏公的才能和品德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他的影响将是深远而长久的。 11. **愿此周召风,达我尧舜知** - 我希望您像周公、召公那样的风范,能够让像尧舜那样的贤明君主知晓。“周召”指周公和召公,他们是古代贤相的代表,这里希望江夏公的才能和品德能被圣明的君主赏识。 12. **致之讽谏路,升之诰命司** - 应该让您走上讽谏君主的道路,把您提拔到起草诰命的机构任职。表达了希望江夏公能在朝廷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参与到国家的重要事务中。 13. **二雅正得失,五典陈雍熙** - 您能像《诗经》中的《大雅》《小雅》那样匡正国家的得失,像《尚书》中的《五典》那样陈述天下太平的景象。说明江夏公的才华可以用于辅佐君主,使国家走向繁荣昌盛。 14. **颂声格九庙,王泽及四夷** - 让歌颂太平的声音传到天子的宗庙,使君主的恩泽惠及四方的少数民族。描绘了在江夏公的辅佐下,国家繁荣昌盛、四海归心的美好景象。 15. **自然天下文,不复迷宗师** - 这样一来,天下的文人自然就不会再迷失学习的榜样了。强调江夏公在文学和品德方面的示范作用,能够为天下文人树立正确的标杆。 ### 整体翻译 松树和桂树有着美好的色泽,它们不与普通花草一同争艳;金属和石头敲击发出纯正的声音,不会去跟随杂乱的声响。君子写下高雅的言论,是遵循道义而非迎合时势。我敬仰江夏公您,您的品德和文章十分纯粹,没有丝毫瑕疵。您怀着孜孜不倦的心去规划国家大事,洒脱地阐述着教化百姓的道理。您的文章中,上有帝王的治国之道,下有臣子的行事准则。您思想高远,能与古代圣贤相契合,不会因富贵而改变操守。谁说周围都是荆棘和聒噪的青蛙呢?唯独这里生长着兰芝,盘伏着龙和龟。您不仅仅是当下与众不同,还将成为千古奇人。我希望您像周公、召公那样的风范能被贤明的君主知晓,让您走上讽谏君主的道路,提拔您到起草诰命的机构任职。您能匡正国家得失,陈述太平景象,让歌颂的声音传到宗庙,使君主的恩泽惠及四方。这样,天下的文人就不会再迷失学习的榜样了。
关于作者
宋代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