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明日复同惇立总领吴德素运使章思台过天禧寺登雨花台再用前韵

言经朱雀桁,复度白鸡年。 谢公不可见,废垒蔓草纒。 三日瞰坰牧,所怀多昔贤。 陂陀北城墩,谁可作九泉。 石头控峥嵘,目尽西南天。 定都记孔明,赤壁方凯旋。 惟初鼎足计,用意良已虔。 更作长干行,秦淮乱清涟。 残春扫余花,密叶未有蝉。 高台略四远,绿野浮芊眠。 午阴久未移,幽景为我延。 使君固不凡,况有嘉客先。 老大百念息,爨余岂遗烟。 了知尘外心,本自无间然。

译文:

### 翻译 说是经过了朱雀桥,这一年又恰逢白鸡年。 当年的谢安已无法得见,那废弃的营垒被蔓草缠绕。 接连三天俯瞰着郊外的牧场,心中怀念的大多是往昔的贤才。 那倾斜的北城土墩,谁能将已逝去的贤人们唤醒呢。 石头城地势高峻险要,极目远眺能望尽西南的天空。 诸葛亮曾建议在此定都,那时他刚从赤壁凯旋。 当初制定鼎足三分的策略,他的用心实在是非常诚挚。 我们又漫步在长干里,秦淮河上清波荡漾。 暮春时节,残余的花朵被清扫,茂密的树叶间还没有蝉鸣。 登上高台眺望四方,绿色的原野一片芊绵繁茂。 中午的树荫许久都没有移动,这清幽的景色仿佛为我而停留。 知州大人本就不同凡响,更何况还有优秀的客人在前。 我已年老,各种念头都已平息,就像炉灶里的火熄灭后不再有炊烟。 我深知超脱尘世的心境,本就是毫无隔阂的啊。 ### 注释 这首诗整体翻译起来有一定难度,因为其中涉及较多的历史典故和文言词汇。比如“朱雀桁”是东晋时建康秦淮河上二十四航(浮桥)中最大的一座;“白鸡年”可能有特定的纪年意义;“谢公”指谢安,东晋著名政治家;“石头”指石头城,是南京的重要军事要塞;“孔明”即诸葛亮,他曾有“钟阜龙蟠,石城虎踞,真帝王之宅也”的定都之论;“长干”是古代建康里巷名。诗中描绘了诗人游览雨花台时的所见所感,既有对历史的追思,也有对当下清幽景色的欣赏,同时抒发了自己年老后淡泊的心境。
关于作者
宋代叶梦得

叶梦得(1077~1148) 宋代词人。字少蕴。苏州吴县人。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 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叶梦得是起到先导和枢纽作用的重要词人。作为南渡词人中年辈较长的一位,叶梦得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词坛新路。叶词中的气主要表现在英雄气、狂气、逸气三方面。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