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柱史寥阳居,浮提龙检封金壶。 千金宝液出方外,洒作三元云篆书。 至今道德五千字,一一破暗如明珠。 安知此老天地祖,聊遣二化为诙娱。 华亭老工入吴市,戏以淳漆滋松腴。 壁中科斗何足道,勒崇正欲遵河图。 故令墨客从毛颖,玉堂伴直邻清都。 如椽之笔吐光燄,赓歌纪瑞无时无。 却分圭璧到蓬户,寂漠著书怜腐儒。
秀州沈珪漆烟最善持叶翰林诗来求余诗为作一首
译文:
这首诗题目的意思大概是秀州有个叫沈珪的人,他所制的漆烟墨是最好的,拿着叶翰林的诗来求我写首诗,于是我写了这首。下面是对诗歌的翻译:
头发花白的柱下史(老子)居住在寥阳仙境,世间的龙检(古代封禅告天的文书)都被封存在金壶之中。
价值千金的宝墨就如同从世外而来的神物,它能挥洒出如同三元天界的云篆之书。
直到如今《道德经》那五千字,每一个字都像明珠一样,能驱散黑暗带来光明。
谁能知道这位老人家(老子)是天地的始祖呢,他姑且让阴阳二气化生万物,带来诙谐欢娱之景。
华亭有位技艺高超的老工匠来到吴地的集市,他用醇厚的漆来滋养松烟(制墨原料)。
墙壁上的蝌蚪文又哪里值得一提呢,真正要勒石记功,就该遵循河图的祥瑞之兆。
所以让文人墨客们都用上毛颖(毛笔),在玉堂(翰林院)陪伴值班,与清都(天帝居住之处,借指宫廷)为邻。
那如椽的大笔能吐出光芒火焰,随时都能创作诗歌来记录祥瑞之事。
如今这珍贵的墨又被分到了贫寒人家,可怜那些寂寞著书的腐儒们也能用上它了。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