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余杭尉江仲嘉褒道人陈祖德良孙游洞霄宫

太湖隐吏迂且顽,手扳柱颊看西山。 笔床茶灶向何许,往来洞庭林屋间。 旧闻西门彻悬霤,故整烟艇寻苕川。 却惊天柱矗云表,势与太华争擎天。 幅巾跨马及晓鼓,逸思自觉奔春泉。 其谁从者二妙士,金庭老客南昌仙。 齐驱共语失长道,但见平阪连桑田。 篮舆后继独不语,鼻息栩栩山耸肩。 岗回涧曲若无路,万叠老翠漫秋烟。 三山对起鎻诘屈,仅容蹄辙通人寰。 羊肠移险在平地,九疑山色荒联绵。 穿松酌水寻二洞,低隐岩腹高山巅。 山巅石室如列厦,接肘可置千宾筵。 最怜西洞隔凡处,凝乳络壁留空圆。 我将拂袖去不返,戏击雷鼓挥神鞭。 三华宝衣立可致,九赤班符何足传。 只将尻与驾神马,岂顾家火烧凡铅。 又疑灵物之所宅,卵孕变化蟠蜿蜒。 金龙玉简投不满,恐复下与东溟连。 我嗟何地非圣处,火聚正坐青云𫐌。 目前阊阖昼自启,电顷已超天地先。 正缘一念重山岳,障硋何啻重城坚。 就令信脚到仙宇,凡骨至死包腥膻。 胶胶世网浪自纒,会当去之如蜕蝉。 谁能白衣傍金马,且复锦袍乘钓船。 金庭客,南昌仙,他年与我乘八景,举手少别三千年。

译文:

我这个隐居在太湖畔的小吏,既迂腐又顽固,常常手托着脸颊,望着西山发呆。 我那放置毛笔的床榻和煮茶的炉灶现在何处呢?它们曾伴随着我在洞庭山和林屋洞之间往来。 过去听闻西门那边雨水如注,所以我整理好小船去寻找苕川。 却没想到突然见到天柱峰矗立在云端,那气势仿佛要和太华山争夺着撑起天空。 我戴着头巾骑着马,赶在清晨鼓声响起之时出发,思绪如同春日的泉水般奔涌。 谁和我一同前行呢?是两位才德出众的人,一位是金庭的老客人,一位是南昌的仙人。 我们并驾齐驱,畅快交谈,不知不觉走过了漫长的道路,只看见平坦的山坡连着桑田。 后面跟着坐竹轿的人默默不语,鼾声阵阵,仿佛让山峦都耸动起来。 山岗迂回,山涧曲折,好似没有了道路,层层叠叠的苍翠山林弥漫在秋烟之中。 三座山峰相对而立,山势曲折,仅能容下马蹄车辙,连通着人间。 原本如羊肠般险峻的道路如今到了平地,连绵的山峦如同九疑山般荒远。 我们穿过松林,舀取泉水,去寻找两个山洞,它们低隐在山腹之中,与高山之巅遥遥相对。 山巅的石室如同排列整齐的大厦,紧挨着能摆下上千人的筵席。 最让人喜爱的是西洞,那里好似隔绝了凡俗之地,洞壁上凝结的石乳留下一个个空洞。 我真想拂袖离去,不再返回尘世,像仙人一样嬉戏着敲击雷鼓,挥舞神鞭。 传说中的三华宝衣马上就能得到,九赤班符又哪里值得去传扬。 我只想以尻为驾,骑着神马遨游,哪里还顾得上家中炉灶里炼制凡铅。 又怀疑这里是神灵异物栖息的地方,它们如同蛰伏的巨龙,孕育着变化。 投入的金龙玉简似乎都填不满这山洞,恐怕它还和东海相连。 我感叹哪里不是神圣的所在,哪怕身处烈火聚集之地,也能乘坐着青云车。 眼前天宫之门在白昼自动开启,瞬间已超越了天地诞生之前的境界。 只因为心中的一念重如山岳,阻碍就像重重城墙一样坚固。 就算随意走到了仙人的居所,凡俗的身躯到死也带着腥膻之气。 尘世的罗网纷纷扰扰,白白地束缚着人,我应当像蝉蜕皮一样摆脱它。 谁愿意穿着白衣在金马门旁侍奉,我宁愿身着锦袍去乘坐钓船。 金庭的客人,南昌的仙人,将来和我一起乘坐八景车,挥一挥手,分别三千年又何妨。
关于作者
宋代程俱

程俱(1078—1144)北宋官员、诗人。字致道,号北山,衢州开化(今属浙江)人。以外祖邓润甫恩荫入仕。宣和三年赐上舍出身。历官吴江主簿、太常少卿、秀州知府、中书舍人侍讲、提举江州太平观、徽猷阁待制。诗多五言古诗,风格清劲古淡,有《北山小集》。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