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微季晖昆仲相继见访风姿议论皆慨然有祖风季晖仍出佳篇见贻语极不凡且云即往山中读书作诗送行

吾乡顾虎头,千里飞食肉。 名参庆历贤,罪入元祐录。 堂堂想仪刑,凛凛见眉目。 百年议论定,奇祸反为福。 森然见诸孙,刻励如白屋。 我观宣和间,权幸互当轴。 一时名家子,半为阉宦辱。 暂时得富贵,卑贱等厮仆。 君家贤伯仲,抗志守先躅。 幽情寄铅椠,雅尚在松竹。 僧房忍朝饥,雪牖耽夜读。 访我五松山,怀袖粲珠玉。 嗟予久放浪,岁晚守穷独。 闭门雀可罗,三径草常绿。 依山结衡茅,一饭共脱粟。 呼儿具□□,山肴杂野蔌。 对桉笑复颦,负我十围腹。 去去乐琴书,山中芋魁熟。

译文:

我家乡有像顾恺之(这里用顾虎头代指杰出之人)一样的人物,能像千里马般追求功名成就。他的声名可与庆历年间的贤才相提并论,却因事被列入元祐党人名单。 遥想他当年仪表堂堂,那威严的神情仿佛就在眼前。经过百年,对他的评价已然确定,当初看似的奇祸反而成了福事。 如今他的孙辈们,一个个精神抖擞。他们刻苦自励,就像出身贫寒人家的子弟一样。 我回想宣和年间,权贵幸臣交替把持朝政。那时候一些名家子弟,有一半都遭受了阉宦的侮辱。他们虽一时获得了富贵,却卑贱得如同奴仆一般。 而你们兄弟二人,坚守高尚的志向,遵循祖先的足迹前行。你们把幽远的情怀寄托在读书写作之中,高雅的志趣就像松竹一样高洁。 你们忍受着寺院里清晨的饥饿,在映着雪光的窗前专注地夜读。你们前来五松山拜访我,怀中还带着如珠玉般美好的诗文。 可叹我长久以来漂泊放浪,到了晚年只能守着这穷困孤独的生活。我闭门不出,门前都可以张网捕雀了,庭院里的小路旁野草常年翠绿。 我在依山之处搭建了简陋的茅屋,一顿饭也只是简单的糙米。我呼唤儿子准备些吃食,有山间的野菜和野味。 我们对着桌子时而欢笑时而皱眉,可惜我这大肚皮却没什么好招待你们的。 你们此去尽情享受琴书之乐吧,山中的芋头也该成熟了。
关于作者
宋代李光

李光(1078年12月16日[1] —1159年4月22日),字泰发,一作字泰定,号转物老人。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词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唐汝阳王李琎之后。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累官至参知政事,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绍兴十一年(1141年),贬藤州安置,后更贬至昌化军。秦桧死,内迁郴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复左朝奉大夫。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宋孝宗即位后,赠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有前后集三十卷,已佚。又有《椒亭小集》、《庄简集》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