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鸣水洞循源至山上

崇山蓄灵泉,万古去不息。 潴为百斛深,散入千渠溢。 其东汇民田,又北寻山腋。 断崖如破瓜,飞瀑中荡激。 大声或雷霆,细者亦竽瑟。 末流垂半山,十里见沸白。 得非拖天绅,常恐浮地脉。 吕梁丈人老,尚与汨偕出。 我欲蹋惊湍,下穷龈腭石。 惜哉意徒然,属此岁凛栗。 安得汝南周,断取白蛟脊。 归之龙泉峰,山门夜喧席。

译文:

高耸的山峦蓄积着灵秀的泉水,千万年来流淌不息。 泉水汇聚成深达百斛的水潭,又分散流入无数沟渠,使得沟渠里的水满溢而出。 在水潭东边,泉水汇聚灌溉着百姓的农田,再往北流就探寻到了山的腋窝之处。 那断崖好像破开的瓜一样,飞泻而下的瀑布在其中震荡冲击。 瀑布发出的巨响有时如同雷霆轰鸣,细微的声音也像是竽瑟弹奏出的美妙乐音。 瀑布的下游垂落在半山腰,十里之外都能看见那翻腾的白色水花。 这瀑布难道不是从天上垂下的丝带吗?我常常担心它会使地脉漂浮起来。 就像吕梁的那位老人一样,能与湍急的水流一同出没。 我也想要脚踏这令人心惊的湍急水流,下到那像牙齿和上颚般的石头处探寻究竟。 可惜啊,这想法只能是徒然,因为正值这寒冷的岁末时节。 怎样才能得到汝南的周处那样的勇士,斩断那白色蛟龙的脊背呢? 然后把蛟龙带回龙泉峰,让山门在夜里也喧闹起来。
关于作者
宋代韩驹

韩驹(1080~1135)北宋末南宋初江西诗派诗人,诗论家。字子苍,号牟阳,学者称他陵阳先生。陵阳仙井(治今四川仁寿)人。少时以诗为苏辙所赏。徽宗政和初,召试舍人院,赐进士出身,除秘书省正字,因被指为苏轼之党谪降,后复召为著作郎,校正御前文籍。宣和五年(1123)除秘书少监,六年,迁中书舍人兼修国史。高宗立,知江州。绍兴五年(1135)卒。写诗讲究韵律,锤字炼句,追求来历典故,写有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的佳作,有《陵阳集》四卷,今存。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