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刘美中尚书听宝月弹桃源春晓

何年凿源开混茫,桃花两片吹红香。 烟消远浦生微阳,渔舟误行溪水长。 溪回岸转山隙光,疑有绛阙仙人房。 居民争出罗酒浆,花间笑语音琅琅。 抱琴释子眉髪苍,响泉韵磬鸣长廊。 能谈往事悲孟尝,昔时台沼今耕桑。 又如勇士赴敌场,坐令游子思故乡。 清猿抱木号鸿荒,孤吟划见丹鳯翔。 曲终待月西南厢,重调十指初不忙。 如见古画秦衣裳,春天百鸟争颉颃。 桃源归来今已忘,弹到落花空断肠。

译文:

不知是哪一年,有人凿开源头,打破了这混沌迷茫的世界,两片桃花飘落,散发着阵阵红香。 远处的水滨烟雾消散,微微的阳光渐渐升起,有一艘渔舟不经意间驶入了这悠长的溪水之中。 溪水蜿蜒,河岸回转,山的缝隙中透来光亮,让人怀疑这里有神仙居住的华丽宫殿。 当地的居民纷纷走出来,摆开美酒,在花丛间欢声笑语,声音清脆悦耳。 有一位头发眉毛皆已花白的僧人抱着琴,那琴声如同泉水叮咚、磬声鸣响,回荡在长廊之上。 这琴声能讲述往事,让人不禁为孟尝君的遭遇感到悲哀,昔日的高台池沼如今已变成了耕田桑园。 又好似勇士奔赴战场,让在外漂泊的游子不禁思念起故乡。 那琴声仿佛是清猿抱着树木在远古的荒野中号叫,独自吟唱间又好像突然看见丹凤翱翔。 曲子终了,在西南角等待月亮升起,重新调整手指,一点也不慌乱。 此时的琴声,让人仿佛看到古画中秦朝人的服饰,又好似春天里百鸟在空中上下翻飞。 从桃源归来的情景如今已经渐渐淡忘,可这琴音弹到落花飘零之景,只让人徒然断肠。
关于作者
宋代王庭珪

王庭珪(一○八○~一一七二),字民瞻,自号卢溪真逸(《诚斋集》卷八○《卢溪先生文集序》),吉州安福(今属江西)人。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进士,调衡州茶陵县丞。宣和末年退居乡里。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胡铨上疏斥秦桧,贬岭南,庭珪独以诗送,后以此于十九除名编管辰州。二十五年,秦桧死,许自便。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召对,改左承奉郎,除国子监主簿。以年老力辞,主管台州崇道观。乾道六年(一一七○),再召见。七年,至阙,除直敷文阁,领祠如故。八年,卒,年九十三。传世有《卢溪集》,此外著述颇多,均已佚。事见《省斋文稿》卷二九《王公行状》、本集卷首《王公墓志铭》。《宋史翼》卷七○有传。 王庭珪诗,以明嘉靖五年梁英刊《卢溪先生文集》五十卷(其中卷一至卷二五为诗,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清李兆洛藏抄本《泸溪文集》二十卷(简称李本、卷一至卷一○为诗,藏上海图书馆)、清同治七年王廉端刊《泸溪集》十六卷(简称王本,卷一至卷八卷诗,藏上海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间采近人傅增湘校语(简称傅校)。集中杂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依次编为第二十六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