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岭明东城,飞翠横空断。 烟霞互灭没,爽气浮清旦。 旁连仙人居,楼殿出天半。 金龙蟠绣柱,银榜开琳馆。 齐轩面青葱,下瞰绿筿岸。 我尝醉其上,讴吟杂悲叹。 一时贤士夫,车马共游款。 当年二学士,落笔泻银汉。 曾赋齐轩诗,字字星斗烂。 事逐云雨空,鬼录尚可按。 重来兵火余,触目自凄惋。 唯有轩前山,秀色还旧观。 晓猿惊未已,归袂何必挽。 胡为走尘埃,废此奇一段。 山灵亦可畏,移文定嘲玩。
赠齐轩仲素老
译文:
秀丽的山岭在东城闪耀,那翠绿的山峰横亘在空中,仿佛将天空截断。
烟霞在山间时隐时现,清晨的空气中弥漫着清爽的气息。
这山岭旁边连着仙人居住的地方,那楼殿仿佛从半空中伸展而出。
金色的巨龙盘绕在绣柱之上,银色的匾额高悬在华美的道观门前。
齐轩正对着那青葱的山峦,向下可以俯瞰长满绿竹的河岸。
我曾经在齐轩上沉醉,一边吟唱一边夹杂着悲叹。
那时,一群贤德的士人,车马往来,一同在这里游览相聚。
当年的两位学士,提笔作诗,文思如银河倾泻般流畅。
他们曾经为齐轩赋诗,每一个字都像星斗般灿烂。
然而,往事如同云雨一般消散得无影无踪,只有记录逝者的名册还能查证。
如今我再次来到这里,历经兵火之后,眼前的景象让人倍感凄凉惋惜。
只有那轩前的山峦,秀丽的景色还和从前一样。
清晨猿猴的叫声惊起不断,我又何必留恋着迟迟不归呢?
为什么我还要在尘世的尘埃中奔走,荒废了这一段奇妙的风景。
山神也会让人敬畏,说不定《北山移文》里的嘲讽会应验在我身上。
关于作者
宋代 • 王庭珪
王庭珪(一○八○~一一七二),字民瞻,自号卢溪真逸(《诚斋集》卷八○《卢溪先生文集序》),吉州安福(今属江西)人。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进士,调衡州茶陵县丞。宣和末年退居乡里。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胡铨上疏斥秦桧,贬岭南,庭珪独以诗送,后以此于十九除名编管辰州。二十五年,秦桧死,许自便。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召对,改左承奉郎,除国子监主簿。以年老力辞,主管台州崇道观。乾道六年(一一七○),再召见。七年,至阙,除直敷文阁,领祠如故。八年,卒,年九十三。传世有《卢溪集》,此外著述颇多,均已佚。事见《省斋文稿》卷二九《王公行状》、本集卷首《王公墓志铭》。《宋史翼》卷七○有传。 王庭珪诗,以明嘉靖五年梁英刊《卢溪先生文集》五十卷(其中卷一至卷二五为诗,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清李兆洛藏抄本《泸溪文集》二十卷(简称李本、卷一至卷一○为诗,藏上海图书馆)、清同治七年王廉端刊《泸溪集》十六卷(简称王本,卷一至卷八卷诗,藏上海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间采近人傅增湘校语(简称傅校)。集中杂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依次编为第二十六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