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雨洒簷角,车骑散岩隈。 临池张翠幕,众贤会高台。 坐中蟾宫客,再占北斗魁。 复有南巷阮,少年负英才。 两公俱博雅,胸臆天所开。 明春试殿陛,笔力翻风雷。 胪传姓名出,声闻落九垓。 今宵且尽醉,须覆掌中杯。 朝来得好语,仍闻小人灾。 请观卢溪老,谈笑消奸回。 见敌未尝动,坐令敌倾摧。 庸儿不量力,自倒非人推。 举此卜二友,否极终泰来。
题秀光亭壁饯刘世臣刘仲美
译文:
突然,飞扬的雨珠洒落在亭角之上,前来的车马纷纷散开在山岩的弯曲处。
在池塘边,人们撑开了翠绿色的帷幕,众多贤才汇聚在这高高的亭台上。
在座的宾客之中,有蟾宫折桂之人,还两次夺得科举魁首。
还有像阮氏子弟般出自南巷的少年,年纪轻轻便身负英才。
这两位贤才都学识渊博、品行高雅,他们的胸怀就像是上天特意为他们打开一般开阔。
明年春天他们就要到宫殿的台阶前参加殿试,那笔力定能如翻卷的风雷一般气势磅礴。
等到殿试结束,传胪之时,他们的姓名被高声唱出,声名将会远播到四面八方。
今晚大家暂且尽情沉醉,一定要将手中的酒杯斟满饮尽。
早晨传来了好消息,还听闻小人遭受了灾祸。
且看我这卢溪老人,谈笑之间就能让奸邪之人的阴谋消散。
面对敌人,我从未有过丝毫慌乱,安坐之中就能让敌人彻底崩溃。
那些平庸之辈不自量力,就如同自己倒下一般,并非是别人推动。
由此来推测这两位友人的前程,即便现在处于逆境,最终也一定会否极泰来。
关于作者
宋代 • 王庭珪
王庭珪(一○八○~一一七二),字民瞻,自号卢溪真逸(《诚斋集》卷八○《卢溪先生文集序》),吉州安福(今属江西)人。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进士,调衡州茶陵县丞。宣和末年退居乡里。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胡铨上疏斥秦桧,贬岭南,庭珪独以诗送,后以此于十九除名编管辰州。二十五年,秦桧死,许自便。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召对,改左承奉郎,除国子监主簿。以年老力辞,主管台州崇道观。乾道六年(一一七○),再召见。七年,至阙,除直敷文阁,领祠如故。八年,卒,年九十三。传世有《卢溪集》,此外著述颇多,均已佚。事见《省斋文稿》卷二九《王公行状》、本集卷首《王公墓志铭》。《宋史翼》卷七○有传。 王庭珪诗,以明嘉靖五年梁英刊《卢溪先生文集》五十卷(其中卷一至卷二五为诗,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清李兆洛藏抄本《泸溪文集》二十卷(简称李本、卷一至卷一○为诗,藏上海图书馆)、清同治七年王廉端刊《泸溪集》十六卷(简称王本,卷一至卷八卷诗,藏上海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间采近人傅增湘校语(简称傅校)。集中杂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依次编为第二十六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