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明不喜折腰趋,宁作腰笏何易于。 劝农使者鄙丈夫,少年新进安识渠。 下马怒颊虬奋须,指挥星火飞文符。 詈辞愧语每不无,诸公止欲求荐书。 椎斵肌骨寻膏腴,公为一笑怜其愚。 熙朝成法字已孚,坚如金石莫可无。 鞭且勿施安用蒲,三年竟亦无逃逋。 吏民遮道相懽呼,生立丛祠傍佛区。 想当逸气吞江湖,与人恢疏无怨吁。 临邛小子傲乡闾,方乘朱轮呵道衢。 公归西山结茅庐,丹崖绝壁巉空虚。 谁能负弩当道隅,终日与尔为前驱。
送骆仲武
译文:
陶渊明不喜欢弯腰逢迎权贵,宁愿像何易于那样把笏板插在腰间亲力亲为。那些劝农使者不过是卑鄙之人,那些年少得志、刚刚进入官场的人哪里了解像陶渊明和何易于这样的人呢。
那劝农使者下马时,愤怒得脸颊通红,虬髯抖动,胡须根根竖起,急如星火地指挥着发送文书命令。责骂与愧疚的话语时常有,那些官员们只想着求得别人的举荐书信。他们像用斧头砍斫肌骨一样搜刮百姓,寻找能获取利益的地方,而骆仲武你却只是一笑,怜悯他们的愚蠢。
在这开明的朝代,既定的法规早已深入人心,它如同金石一般不可缺失。不必动用鞭子,也无需用蒲草警示,在你治理的三年里,百姓竟然没有一人逃亡拖欠赋税。
当你离任时,官吏和百姓都拦在道路两旁,欢呼雀跃,还在佛寺旁边为你立了生祠。想来你逸气纵横,能吞下江湖之浩渺,为人豁达疏朗,不会招来别人的埋怨和叹息。
那临邛的小子在乡里飞扬跋扈,如今正乘着华丽的车子,在街道上呵叱行人。而你回归西山,结庐隐居,那里丹崖绝壁,山势险峻,一片空寂。可又有谁能背着弓箭弩箭,站在道路旁,整日为你充当先驱侍从呢?
关于作者
宋代 • 王庭珪
王庭珪(一○八○~一一七二),字民瞻,自号卢溪真逸(《诚斋集》卷八○《卢溪先生文集序》),吉州安福(今属江西)人。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进士,调衡州茶陵县丞。宣和末年退居乡里。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胡铨上疏斥秦桧,贬岭南,庭珪独以诗送,后以此于十九除名编管辰州。二十五年,秦桧死,许自便。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召对,改左承奉郎,除国子监主簿。以年老力辞,主管台州崇道观。乾道六年(一一七○),再召见。七年,至阙,除直敷文阁,领祠如故。八年,卒,年九十三。传世有《卢溪集》,此外著述颇多,均已佚。事见《省斋文稿》卷二九《王公行状》、本集卷首《王公墓志铭》。《宋史翼》卷七○有传。 王庭珪诗,以明嘉靖五年梁英刊《卢溪先生文集》五十卷(其中卷一至卷二五为诗,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清李兆洛藏抄本《泸溪文集》二十卷(简称李本、卷一至卷一○为诗,藏上海图书馆)、清同治七年王廉端刊《泸溪集》十六卷(简称王本,卷一至卷八卷诗,藏上海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间采近人傅增湘校语(简称傅校)。集中杂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依次编为第二十六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