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周通判永丰破贼

五更盾上闻磨墨,夜半偏思破残贼。 平明露布已成文,倚马不知军务剧。 初传别驾下南州,人如天马徕西极。 指挥猛士驱貔虎,坐使威声驰绝域。 狂胡昔渡西楼山,汉皇不闭玉门关。 四方群盗猬毛起,旌旗光拂牛斗间。 回戈必定东征去,铠仗如云光照路。 捷书飞入甘泉宫,插羽鸣鞭气横骛。 公家人物世不衰,况复诗名天下知。 探骊得珠何崛奇,更欲尽采珊瑚枝。

译文:

五更天的时候,我就听到有人在盾牌上研磨着墨汁,在这夜半时分,大家都一心想着要去击破那残余的贼寇。 天刚亮,那报捷的文书就已经写好了,就像当年袁宏倚靠着战马快速成文一样,根本不觉得军务是多么繁重艰难。 一开始听说周通判来到了南方的州郡,他就如同从西方极远处奔腾而来的天马,气势非凡。 他指挥着勇猛的将士们,如同驱赶着貔貅、老虎一般的精锐之师,瞬间就让自己的威名在遥远的地方都传播开来。 从前那狂妄的胡人曾经渡过西楼山,朝廷却没有紧闭玉门关来抵御。一时间,四方的盗贼如同刺猬的毛一样纷纷涌起,他们的旌旗光芒甚至都能拂过牛宿和斗宿之间。 如今大军回师,必定是要向东征讨而去,士兵们的铠甲和兵器如同云彩一般,在道路上闪耀着光芒。 那报捷的文书飞速传入皇宫之中,送信的人插着羽毛、挥着马鞭,意气风发、横冲直撞。 周通判家的人才代代都有,家族兴盛不衰,更何况他自己的诗名还天下皆知。他写诗作文章就如同探骊得珠一样,是那么卓越奇特,他还想要去采尽那海底的珊瑚枝,不断追求更高的成就。
关于作者
宋代王庭珪

王庭珪(一○八○~一一七二),字民瞻,自号卢溪真逸(《诚斋集》卷八○《卢溪先生文集序》),吉州安福(今属江西)人。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进士,调衡州茶陵县丞。宣和末年退居乡里。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胡铨上疏斥秦桧,贬岭南,庭珪独以诗送,后以此于十九除名编管辰州。二十五年,秦桧死,许自便。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召对,改左承奉郎,除国子监主簿。以年老力辞,主管台州崇道观。乾道六年(一一七○),再召见。七年,至阙,除直敷文阁,领祠如故。八年,卒,年九十三。传世有《卢溪集》,此外著述颇多,均已佚。事见《省斋文稿》卷二九《王公行状》、本集卷首《王公墓志铭》。《宋史翼》卷七○有传。 王庭珪诗,以明嘉靖五年梁英刊《卢溪先生文集》五十卷(其中卷一至卷二五为诗,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清李兆洛藏抄本《泸溪文集》二十卷(简称李本、卷一至卷一○为诗,藏上海图书馆)、清同治七年王廉端刊《泸溪集》十六卷(简称王本,卷一至卷八卷诗,藏上海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间采近人傅增湘校语(简称傅校)。集中杂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依次编为第二十六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