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斋次张参政韵呈王舍人

使君天下士,岂止临一州。 此州久废乱,弄兵非鼠偷。 使君医国手,顿若沈疴瘳。 下免北征苦,上寛南顾忧。 坏堤防蚁穴,回澜障东流。 潢污与行潦,咸可供荐羞。 幕府罗俊彦,巨细靡不收。 天生一世人,异趣各有求。 卢溪老病叟,十年不浪游。 失脚入城府,本自非人谋。 贤侯新下车,采瞩加穷搜。 邻里輙惊怪,出门争挽留。 平生江海思,径坐大孤秀,犹沈百寮底。 朅来尉吾邦,声华愈晔𬀩。 诸公用法律,领略极不似。 𬨎轩日边来,愿采书于纸。

译文:

您这位州郡长官可是天下闻名的贤才,哪里只是来治理这一个州郡呢。 这个州郡长久以来荒废混乱,那些兴兵作乱的人可不是小毛贼。 您有着治理国家的高超本领,一下子就让这积重难返的状况像重病痊愈一样有了起色。 让百姓免去了向北征战的痛苦,也让朝廷减少了对南方局势的忧虑。 您就像筑起坚固的堤坝来防止蚁穴的侵蚀,又像阻挡住汹涌的波涛让东流的河水不再泛滥。 那些原本像污水和积水一样无用的事物,如今都能用来作为祭祀的供品。 您的幕府中汇聚了众多杰出的人才,无论大小贤才都被收纳其中。 上天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志趣和追求。 我这个卢溪的老病之人,已经十年都没有随意出游了。 一不小心来到了这城市官府之地,这原本并非我自己的谋划。 贤明的您刚刚到任,就广泛地寻访和搜罗人才。 邻里们都感到十分惊讶,出门时还争着挽留我。 我这一生都有着对江海的向往,曾因大孤山的秀丽景色而心生感慨,可依旧沉沦在众多官员之中。 您来到我们这地方任职,声誉和光彩愈发显著。 其他官员只知道用法律行事,和您的治理风范完全不同。 您乘坐着使者的车驾从京城而来,希望您能将我的这些话语记录下来。
关于作者
宋代王庭珪

王庭珪(一○八○~一一七二),字民瞻,自号卢溪真逸(《诚斋集》卷八○《卢溪先生文集序》),吉州安福(今属江西)人。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进士,调衡州茶陵县丞。宣和末年退居乡里。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胡铨上疏斥秦桧,贬岭南,庭珪独以诗送,后以此于十九除名编管辰州。二十五年,秦桧死,许自便。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召对,改左承奉郎,除国子监主簿。以年老力辞,主管台州崇道观。乾道六年(一一七○),再召见。七年,至阙,除直敷文阁,领祠如故。八年,卒,年九十三。传世有《卢溪集》,此外著述颇多,均已佚。事见《省斋文稿》卷二九《王公行状》、本集卷首《王公墓志铭》。《宋史翼》卷七○有传。 王庭珪诗,以明嘉靖五年梁英刊《卢溪先生文集》五十卷(其中卷一至卷二五为诗,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清李兆洛藏抄本《泸溪文集》二十卷(简称李本、卷一至卷一○为诗,藏上海图书馆)、清同治七年王廉端刊《泸溪集》十六卷(简称王本,卷一至卷八卷诗,藏上海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间采近人傅增湘校语(简称傅校)。集中杂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依次编为第二十六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