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江水净磨碧铜,秋山先作归意浓。 况逢星火羽书急,立马不复能从容。 船中载书三万轴,鸣铙揷帜摇秋空。 前年群盗尚蠭午,眼底日压旌旗红。 行春兼督貔虎士,破贼屡奏明光宫。 今年岂料烟尘起,赤白提囊走边吏。 县官飞符急索租,谁能急了官中事。 不如置笏还县官,头巾脱挂西林寺。 诗句留传天地间,时有人来问奇字。 功名正恐未免耳,此役由天不由己。
送通判周监丞
译文:
秋天的江水清澈洁净,就像打磨过的碧铜一般,波光粼粼。秋山似乎提前染上了浓重的秋意,让人不禁萌生出归乡的念头。
更何况此时军情紧急,如同流星般的紧急文书不断传来。你骑在马上,连从容告别的时间都没有了。
你的船中装载着三万卷书籍,船行时,敲击的铙钹声和飘扬的旗帜在秋空中摇曳。
前年的时候,群盗蜂拥而起,满眼都是被战火映红的旌旗。你在春天巡视各地,同时还督率着勇猛的将士们,多次打败贼寇,并向朝廷呈上捷报。
谁能料到今年又起了战乱,边境的官吏提着红白相间的公文袋匆忙奔走。县官飞快地发出催租的文书,可谁又能迅速处理好官府的这些事务呢?
还不如把笏板交还给县官,将头巾挂在西林寺中,从此归隐。
留下的诗句在天地间流传,时不时会有人来向你请教那些奇文怪字。
不过,功名之事恐怕难以避免啊,这一趟差事也是上天的安排,由不得自己做主。
关于作者
宋代 • 王庭珪
王庭珪(一○八○~一一七二),字民瞻,自号卢溪真逸(《诚斋集》卷八○《卢溪先生文集序》),吉州安福(今属江西)人。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进士,调衡州茶陵县丞。宣和末年退居乡里。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胡铨上疏斥秦桧,贬岭南,庭珪独以诗送,后以此于十九除名编管辰州。二十五年,秦桧死,许自便。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召对,改左承奉郎,除国子监主簿。以年老力辞,主管台州崇道观。乾道六年(一一七○),再召见。七年,至阙,除直敷文阁,领祠如故。八年,卒,年九十三。传世有《卢溪集》,此外著述颇多,均已佚。事见《省斋文稿》卷二九《王公行状》、本集卷首《王公墓志铭》。《宋史翼》卷七○有传。 王庭珪诗,以明嘉靖五年梁英刊《卢溪先生文集》五十卷(其中卷一至卷二五为诗,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清李兆洛藏抄本《泸溪文集》二十卷(简称李本、卷一至卷一○为诗,藏上海图书馆)、清同治七年王廉端刊《泸溪集》十六卷(简称王本,卷一至卷八卷诗,藏上海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间采近人傅增湘校语(简称傅校)。集中杂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依次编为第二十六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