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桐初不受文理,弦以朱丝奇乃尔。 坐中忽闻太古音,宠辱顿忘那有耻。 官厅曾有一日闲,奏刀未觉肯綮难。 抱牍两衙凫鴈退,目送飞鸿聊一弹。 爽气朝来如有约,幽林鸟语山间乐。 琴罢挥毫各赋诗,满袖珠玑何璀错。 晚风归袂失炎蒸,却忆冰壶此段清。 酒醒月白重开匣,更作松风夜雨声。
次韵罗伯固听琴
译文:
最初那焦桐木看似普通,没什么特别的纹理,可当给它装上朱红色的琴弦后,奇妙的事情就发生了。
我坐在人群之中,忽然听到了这仿佛来自太古时代的琴音,一时间,尘世中的荣耀与屈辱都被我抛诸脑后,哪里还会在意那些所谓的羞耻之事。
在官厅里我偶尔也能有一天闲暇时光,处理公务就像庖丁解牛一样,没觉得那些关键难点有多难处理。
早晚两次坐衙,抱着公文的下属们就像野鸭和大雁一样退去后,我目送着空中的飞鸿,顺便弹奏一曲古琴。
清晨,清爽的气息就好像是跟我有约定似的准时到来,幽静的树林中鸟儿欢唱,山间充满了愉悦的氛围。
琴弹完后,大家纷纷挥毫泼墨,各自赋诗,那写出来的诗句就像满袖的珍珠美玉一样,光彩夺目、错落有致。
傍晚,晚风拂过我的衣袖,带走了炎炎暑气,这时我不禁回想起这一段如冰壶般清澈的时光。
等酒醒之后,月光皎洁,我重新打开琴匣,让琴弦再次奏响,那琴音仿佛化作了夜晚松林中的风声和山间的雨声。
关于作者
宋代 • 王庭珪
王庭珪(一○八○~一一七二),字民瞻,自号卢溪真逸(《诚斋集》卷八○《卢溪先生文集序》),吉州安福(今属江西)人。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进士,调衡州茶陵县丞。宣和末年退居乡里。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胡铨上疏斥秦桧,贬岭南,庭珪独以诗送,后以此于十九除名编管辰州。二十五年,秦桧死,许自便。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召对,改左承奉郎,除国子监主簿。以年老力辞,主管台州崇道观。乾道六年(一一七○),再召见。七年,至阙,除直敷文阁,领祠如故。八年,卒,年九十三。传世有《卢溪集》,此外著述颇多,均已佚。事见《省斋文稿》卷二九《王公行状》、本集卷首《王公墓志铭》。《宋史翼》卷七○有传。 王庭珪诗,以明嘉靖五年梁英刊《卢溪先生文集》五十卷(其中卷一至卷二五为诗,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清李兆洛藏抄本《泸溪文集》二十卷(简称李本、卷一至卷一○为诗,藏上海图书馆)、清同治七年王廉端刊《泸溪集》十六卷(简称王本,卷一至卷八卷诗,藏上海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间采近人傅增湘校语(简称傅校)。集中杂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依次编为第二十六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