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向宣卿伊山有裕堂

伊山连属朱陵村,公来力扫衡山云。 便令筑堂隐其下,万竹遶堂松作门。 此公文简四叶孙,奇谋远略世所闻。 胸中磊砢著千古,云梦岂止八九吞。 忆昔荆湖盗初起,乞得两郡西南奔。 至今衡阳道州政,父老出涕犹能言。 负材杰异众所忌,使者不便仍谤諠。 宗闵羞作南山虎,李斯却忆东门兔。 壁后置人谁不知,倾身障簏情已具。 何曾日食一万钱,犹言举案无下箸。 贪嗔俱是可怜人,百忧纒身谁得汝。 请君听我伊山行,九疑洞庭皆可耕。 清风不用一钱买,时有明月窥簷楹。 其中广莫几万里,宠辱微物安能惊。 自非胸怀有本趣,其气激烈何由平。 安得中郎捋须手,唤起桓伊来抚筝。

译文:

伊山连绵不断地与朱陵村相连,您来到这里,仿佛有力地扫开了衡山的云雾。 随即让人在伊山之下建造了一座堂屋,万竿翠竹环绕着堂屋,松树就像是堂屋的门。 您是文简公的第四代子孙,您那奇特的谋略和深远的见识是世人都听闻过的。 您的胸中藏着千古的智慧和豪情,吞下像云梦泽这样的大泽,都不止八九处。 回忆往昔,荆湖一带盗贼刚刚兴起的时候,您请求前往西南的两个郡任职。 直到如今,衡阳和道州的政事,当地的父老乡亲提及还会感动得落泪。 您凭借杰出的才能和出众的资质,却遭到众人的妒忌,使者觉得您不方便,还到处散布诽谤您的言论。 您就像宗闵耻于做南山虎一样,也如李斯怀念东门兔一般,有了别样的感慨。 有人在墙壁后安排人监视您,这谁会不知道呢?有人倾轧陷害您的情形已经很明显了。 您何曾像那些奢靡之人一样每天花费一万钱吃饭,还说饭菜不可口难以下筷。 贪婪和嗔怒的人都是可怜之人,他们被各种忧愁缠身,又有谁能救得了他们呢。 请您听听我这篇关于伊山的歌行,九疑山和洞庭湖周边的土地都可以耕种。 这里的清风不需要花一分钱就能拥有,时不时还有明月偷偷窥视着屋檐和柱子。 这伊山之中广阔无垠,有万里之遥,那小小的荣辱之事怎么能惊扰到您呢。 如果不是您胸怀有自己的志趣,您那激愤的情绪又怎么能平复呢。 怎样才能得到像中郎那样捋须赞叹的能手,唤起桓伊来弹奏古筝,为您排解忧愁呢。
关于作者
宋代王庭珪

王庭珪(一○八○~一一七二),字民瞻,自号卢溪真逸(《诚斋集》卷八○《卢溪先生文集序》),吉州安福(今属江西)人。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进士,调衡州茶陵县丞。宣和末年退居乡里。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胡铨上疏斥秦桧,贬岭南,庭珪独以诗送,后以此于十九除名编管辰州。二十五年,秦桧死,许自便。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召对,改左承奉郎,除国子监主簿。以年老力辞,主管台州崇道观。乾道六年(一一七○),再召见。七年,至阙,除直敷文阁,领祠如故。八年,卒,年九十三。传世有《卢溪集》,此外著述颇多,均已佚。事见《省斋文稿》卷二九《王公行状》、本集卷首《王公墓志铭》。《宋史翼》卷七○有传。 王庭珪诗,以明嘉靖五年梁英刊《卢溪先生文集》五十卷(其中卷一至卷二五为诗,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清李兆洛藏抄本《泸溪文集》二十卷(简称李本、卷一至卷一○为诗,藏上海图书馆)、清同治七年王廉端刊《泸溪集》十六卷(简称王本,卷一至卷八卷诗,藏上海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间采近人傅增湘校语(简称傅校)。集中杂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依次编为第二十六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