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昔桥门盛,环观壁水春。 一鸣先折桂,百拙误谋身。 憔悴湘江西,淹留京洛尘。 思归缘竹鹤,静念愧朝绅。 顾我蓬蒿贱,逢君海岱珍。 赠言多溢美,秀气发清淳。 本出东臯裔,元非水北人。 山灵回俗驾,幕府盛谈宾。 骏骨千金重,沙鸥万里驯。 人生各有趣,忍负接䍠巾。
和胡观光惠诗兼致守倅招延之意
译文:
从前在太学(桥门指代太学)那是多么兴盛的景象啊,环绕着太学周边(壁水指环绕太学的水池)充满了春日的生机。你一鸣惊人,早早地就科举高中(折桂比喻科举及第),而我却笨拙无能,在谋划自身前途上屡屡失误。
我在湘江以西的地方变得面容憔悴,长久地滞留在京城(京洛)的尘世之中。我思念着归乡,是因为那里有竹林和仙鹤般美好的自然;静静思索起来,我实在愧对那些朝廷中的官员。
我就像生长在蓬蒿中的低贱之人,而你却是如来自海岱之地的珍宝一般珍贵。你赠给我的诗文里多是对我的过度夸赞,诗文里透着清秀之气和纯净的韵味。
你本是东臯人士的后裔,并非水北地区的人。山中的神灵好像阻止了世俗之人的车马,而幕府之中却有众多善于高谈阔论的宾客。
你就像价值千金的骏马骨一样珍贵难得,而我就如同那万里之外温顺的沙鸥。人生各自有不同的志趣,我又怎么忍心辜负那接䍠巾(这里可能指代相聚、邀约的情谊)所代表的邀请呢。
关于作者
宋代 • 王庭珪
王庭珪(一○八○~一一七二),字民瞻,自号卢溪真逸(《诚斋集》卷八○《卢溪先生文集序》),吉州安福(今属江西)人。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进士,调衡州茶陵县丞。宣和末年退居乡里。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胡铨上疏斥秦桧,贬岭南,庭珪独以诗送,后以此于十九除名编管辰州。二十五年,秦桧死,许自便。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召对,改左承奉郎,除国子监主簿。以年老力辞,主管台州崇道观。乾道六年(一一七○),再召见。七年,至阙,除直敷文阁,领祠如故。八年,卒,年九十三。传世有《卢溪集》,此外著述颇多,均已佚。事见《省斋文稿》卷二九《王公行状》、本集卷首《王公墓志铭》。《宋史翼》卷七○有传。 王庭珪诗,以明嘉靖五年梁英刊《卢溪先生文集》五十卷(其中卷一至卷二五为诗,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清李兆洛藏抄本《泸溪文集》二十卷(简称李本、卷一至卷一○为诗,藏上海图书馆)、清同治七年王廉端刊《泸溪集》十六卷(简称王本,卷一至卷八卷诗,藏上海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间采近人傅增湘校语(简称傅校)。集中杂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依次编为第二十六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