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终白玉烂,梦觉黄粮熟。 斯人已寂寥,皎皎在空谷。 谁令黔首愚,竟坐城旦读。 光芒丰城剑,恸哭荆山玉。 邹郎乃其徒,阅世何烛局。 高风渺不嗣,句法此遗躅。 火攻真下策,吊古悼秦俗。 骊山一炬燔,鸡林万金赎。
诵次魏诗
译文:
歌声停歇,那如同白玉般美好的时光已然消散,如梦初醒,就像黄粱一梦醒来时黄粱饭已煮熟。
那位贤德之人早已消逝在寂静的岁月里,可他高洁的品格却如那在空旷山谷中皎洁的月光般令人敬仰。
是谁让百姓变得愚昧无知呢?竟然因为读书而遭受像城旦那样的刑罚(秦朝强制筑城的刑罚)。
那些贤才就像丰城那把曾经被埋没却光芒四射的宝剑,又如同在荆山被误解而令人恸哭的美玉。
邹郎也是这样的贤才一类人,他阅历世事是多么的透彻明白。
那高尚的风范已经难以继承,他的作诗方法只留下了往昔的足迹。
采用“火攻”(这里可能暗指秦朝的焚书等暴政)实在是下等的策略,凭吊往昔,不禁悲悼秦朝的这种恶俗。
秦始皇骊山的宫殿被一把火烧毁,可那些珍贵的文化典籍却像鸡林国(代指海外)愿意用万金赎回的珍宝一样珍贵却遭到了破坏。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