秣陵行

秣陵城门夜不开,城头椎鼓鸣春雷。 绯衣擎火燎民屋,万井一炬飞红埃。 道傍横尸人不识,血流但见秦淮赤。 府中官吏一百人,尽取姓名书罪籍。 元戎被执不得归,贼坐黄堂纵呵斥。 明朝传檄下九州,九州牧伯不敢收。 可笑官军櫜羽箭,环视走卒撄城楼。 将军楼船下巫峡,胆落双旌俱卷甲。 日枭五十三头颅,一战何曾短兵接。 今年新起故将军,灞陵醉尉勿浪嗔。 文致太平武定乱,非渠谁复清风尘。

译文:

夜晚,秣陵城的城门紧紧关闭,城头上擂起的战鼓如春雷般轰鸣作响。 身着红衣的乱兵举着火把去焚烧百姓的房屋,千家万户瞬间陷入火海,滚滚的红色尘埃漫天飞舞。 道路旁横七竖八地躺着尸体,人们都认不出死者是谁,流淌的鲜血把秦淮河都染成了红色。 官府里的一百多名官吏,他们的姓名都被记录在罪人的名册之上。 主将被贼人擒获,无法归来,贼人坐在官府大堂上肆意地大声呵斥。 第二天,贼人传下檄文到各个州郡,各州的长官却都不敢将檄文收纳处置。 可笑那些官军,把羽箭都收进了箭囊,只是眼睁睁地看着乱兵像走卒一样攻打城楼。 将军率领着楼船从巫峡顺流而下,却吓得胆战心惊,把军旗都卷起来,盔甲也弃之不顾。 虽说一天之内斩杀了五十三个头颅,但这一战中官军何曾与贼人进行过近身的激烈战斗。 今年又启用了一位从前的将军,就像当年的李广遇到灞陵醉尉,醉尉你可别胡乱生气。 这位将军既能用文治让天下太平,又能用武力平定战乱,若不是他,谁又能扫净这世间的尘埃,让天下恢复安宁呢。
关于作者
宋代周紫芝

周紫芝(1082-1155),南宋文学家。字少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安徽宣州市)人。绍兴进士。高宗绍兴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绍兴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交游的人物主要有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父子、葛立方以及秦桧等,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约卒于绍兴末年。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有子周畴。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