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剑联句

造化𬬻锤巧,山谿鑛镤良。 精金付欧冶,妙手铸干将。 淬砺呈锋锷,飞腾辨耿光。 青黄司火候,爪髪助祈禳。 桃氏几时献,龙文难久藏。 鳞皴识松理,乙屈认鱼肠。 黯黯青蛇色,炎炎赤帝祥。 提携起三尺,驾驭牧群狼。 弹铗悲冯子,夸镡悟赵王。 神功归不试,利用运无旁。 赠客千金直,方人百炼钢。 还须玉具饰,何用蒯缑装。 讵使妖腰喜,当容节士狂。 纯卢非娬媚,巨阙太坚刚。 郁勃冲牛斗,蛇蜒接混茫。 畴能宝于越,俱议刻艅艎。 抆拭资神土,珍藏閟宝房。 斩蛟诚壮勇,剸象见铦铓。 韩信归髙祖,朱云赐尚方。 雄材元倚仗,佞胆已飞扬。 浑脱公孙舞,缦胡庶士伤。 吴钩能曲折,蜀汉有文章。 六赐恩何厚,三名怨未偿。 先知吼蛟兕,摩钝凛冰霜。 犬子尝思击,猿公莫敢当。 翁归备文武,季路戒彊梁。 疾视真何事,要盟或可臧。 镵天隳彗孛,适野走徬徨。 麾拂飞雷电,轩昂变雨旸。 刺强同匕首,定乱岂长枪。 叔向排当御,昭王畏拙倡。 买牛今欲老,铸鏄岁方穰。 徐国留吴札,鸿门蔽顶庄。 拄颐真贵盛,击柱妄披猖。 曜儹山妖见,秦兴水怪彰。 万人犹可敌,一吷未应敭。 不动惊公胜,为夸异伯阳。 断匜犹未妙,穿屋始非常。 止水涵晶莹,疏星点角芒。 聊须为武备,何必事戎行。 要并宗臣履,休同小盗裳。 冲星怜杜子,斫地叹王郎。 不假蒙须便,真成刃手创。 新硎如可发,故物未应忘。 黠虏称兵急,王师击鼓镗。 氛埃期扫荡,心胆为开张。 未斩楼兰级,那销黔首疮。 几回开匣罢,但欲引杯长。 聊复防身佩,毋为跃水亡。 报君吾志毕,以尔倚扶桑。

译文:

这首《宝剑联句》篇幅较长,其大意如下: 大自然就像技艺高超的工匠,以巧妙的手法锻造万物,山间溪谷中蕴含着优质的矿石。那纯净的金属交到了欧冶子这样的铸剑大师手中,他凭借精妙的手艺铸造出了像干将一样的宝剑。 宝剑经过淬火磨砺,展现出锋利的刃口,光芒闪耀,能让人清晰辨别其锋芒。在铸造时,通过观察火候的青黄变化来精准掌控,甚至可能还借助一些特殊的仪式,比如用毛发等来祈祷铸剑成功。 桃氏那样的铸剑高手所铸造的宝剑,一旦完成便难以长久隐藏它的光芒。从剑身上的纹理能看出如松枝般的脉络,也能辨认出类似鱼肠剑那样独特的弯曲形状。 宝剑泛着青黑色,好似一条青蛇,又闪耀着如赤帝祥瑞般的光芒。手持这三尺宝剑,就如同能够驾驭、征服那些如恶狼般的敌人。 战国时冯谖弹铗抱怨待遇不好,而赵王看到宝剑的剑鼻后有所领悟。这宝剑虽有神奇的功效,但不一定非要在实际中使用,它的价值能在合适的时候发挥出来而不受旁物干扰。 它价值千金,可用来赠送给尊贵的客人,其品质堪比百炼精钢。应该用美玉来装饰它,哪还用得着粗糙的草绳来缠绕剑柄呢。 它不是用来取悦那些妖媚之人的,而应当让有气节的壮士尽情施展其豪情。像纯卢剑不够妩媚柔美,巨阙剑又太过刚硬。 这宝剑的剑气蓬勃,能直冲牛斗星宿,其蜿蜒的光芒仿佛连接着混沌的宇宙。谁能珍视这来自于越之地的宝剑呢,大家都提议在大船艅艎上刻下它的名字。 用神奇的泥土擦拭宝剑,然后将它珍藏在宝库里。它能像周处斩蛟一样展现壮士的勇猛,也能像切割大象一样凸显其锋利。 韩信归附汉高祖,朱云获得尚方宝剑,英雄豪杰凭借着宝剑施展才能,让奸佞小人胆战心惊。 公孙大娘舞剑如浑脱般灵动,普通士兵也会因宝剑的威力而受伤。吴钩剑能弯曲自如,蜀汉之地也有关于宝剑的传奇故事。 吴王多次赏赐宝剑,恩情深厚,但有些宝剑带来的恩怨却还未了结。这宝剑仿佛事先就能感知蛟龙、兕牛等猛兽,抚摸它那钝处也让人感到如冰霜般凛冽。 年轻人渴望用它去战斗,就连猿公也不敢与之抗衡。尹翁归文武兼备,子路能警戒强横之人。 怒目而视又能怎样呢,有时候立下的盟约或许也有可取之处。这宝剑能像镵天的利器一样摧毁彗星,带着它在野外行走也让人有别样的感受。 挥舞它时如飞动的雷电,其气势能让天气由雨转晴。它刺杀豪强时如同匕首一样锋利,平定战乱可比长枪更有用。 叔向能在朝堂上凭借智慧排难解纷,昭王害怕那些拙劣的歌者。如今我想买牛归隐养老,恰逢铸剑的年份丰收。 吴国季札将宝剑留在徐国,鸿门宴上项庄舞剑,项伯用身体遮蔽刘邦。这宝剑能让人显得尊贵,可有人却用它去做鲁莽之事。 它的光芒能让山妖现身,秦国兴盛时水怪的事情也与之相关。这宝剑能敌万人,可一声叹息又怎值得宣扬呢。 它能让公胜震惊,其神奇之处不同于老子所讲的道理。截断匜器不算奇妙,能穿透房屋才显示出它的非凡。 它如静止的水面般晶莹剔透,又似稀疏的星星闪烁着角芒。姑且把它当作一种武备,又何必非要投身于战争之中呢。 它应该与宗臣的地位相匹配,而不应与小盗的行头相提并论。我怜惜杜甫曾有冲星之叹,也感慨王郎斫地悲歌。 使用这宝剑不需要借助胡须来增添气势,握在手中就能感受到它的锋利。如果新磨的剑刃还能发挥作用,也不应忘记旧物的价值。 如今狡猾的敌人紧急起兵,朝廷的军队击鼓出征。我期望能扫荡那战争的尘埃,心中为此而充满豪情。 还没有斩下楼兰王的首级,又怎能消除百姓的痛苦呢。好几次打开剑匣,却只能举杯消愁。 暂且佩戴它用来防身,可别让它像那跃入水中的宝剑一样消失不见。报答君主的志向达成,我就将它倚靠在扶桑树上。
关于作者
宋代李纲

李纲(1083年-1140年2月5日),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字伯纪,号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纳兰青云